万卷书生刘鲁风,烟波万里谒文翁。
无钱岂与韩知客,名纸毛生不肯通。

【注释】

江西:今属江西省。投谒:拜访。为典客所阻:指被典客官阻挠。典客,汉代官名,掌管外国使者和商贾的来去及关市租赋等事。

无钱岂与韩知客:韩知客,典客官名。刘禹锡曾任淮南监军,曾因经济困难而向淮南节度使杜亚借贷,杜亚拒借。后杜亚任岭南节度使时,仍拒绝刘禹锡赴任。

名纸毛生不肯通:名纸,即名片,用名纸书写,以示身份。

【赏析】

这是一首自伤穷困不得志的诗。

首句点题。“万卷书生”,是说刘禹锡读书很多,学问很深。“文翁”,是指西汉人王凤,字文翁,成都人,汉宣帝时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兴学,招徕各地学者,发展了当地文化教育。刘禹锡自比于“文翁”,表明他以兴办学校为己任,也表现了他不甘贫贱、锐意进取的精神。次句写自己远道而来,欲拜见知己,却被典客官所阻。“文翁”典出《汉书·循吏传》,王尊为蜀郡守,“开起学官,设庠序教授”,王尊又“招致诸生,使相讲授,浑浑尔终日”,“其业数增”。刘禹锡想通过办学来振兴地方文化,却遭到典客官的阻挠,这使他非常气愤。

三四句写刘禹锡对典客官的蔑视。典客官不仅阻挠他到蜀郡去做官,而且不让他赴江南去。“韩知客”、“韩”,指典客官姓韩的。典客官不借给他钱财,说明他对刘禹锡十分鄙视。典客官不肯给他名片(即“名纸”),说明他连朋友都不愿同他交往。刘禹锡虽身处逆境,但决不向典客官低头,表示出他的倔强性格。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所作。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刘禹锡考中进士。次年春,他来到洛阳参加吏部考试。由于考官主持不公平,结果刘禹锡未被录取。刘禹锡回到长安,心情很不愉快,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寄给白居易。此诗前两句写自己远道而来,欲拜见知己,却被典客官所阻;后两句写典客官对他极为轻视,不借给他钱财,也不给他名片。全诗语言质朴平实,情真意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