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舸锦帆开,浮天接上台。
晚莺和玉笛,春浪动金罍。
舟楫方朝海,鲸鲵自曝腮。
应怜似萍者,空逐榜人回。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
青舸锦帆开,浮天接上台。
晚莺和玉笛,春浪动金罍。
舟楫方朝海,鲸鲵自曝腮。
应怜似萍者,空逐榜人回。
译文:
我陪奉侍中大人在上巳日一起乘船在渭河上游玩,
青翠的画舸、华丽的帆篷都展开了,好像与天空相接一样;
傍晚的黄莺伴随着玉管的乐声,春风拂动着金色的酒器。
我们的船只正朝着大海航行,巨大的鲸鱼也在水面上晒太阳。
我们应当同情那些像浮萍一样的人们,他们只能跟随那些有功名的人回家。
注释:
- 上巳日:古代以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的日子。
- 青舸:青色的画船。
- 锦帆:用彩色丝布做成的帆船。
- 浮天:形容水面宽广,连天都似乎浮在水上。
- 接台:连接着高台或山巅。
- 晚莺:傍晚的黄莺。
- 和玉笛:玉制的笛子奏出的曲子,声音清脆悦耳。
- 春浪:春水的波澜。
- 金罍:金色的酒器。
- 舟楫:船桨。
- 朝海:向着海洋的方向航行。
- 鲸鲵:大鱼,这里指鲸鱼。
- 应怜:值得同情。
- 似萍者:像浮萍一样漂浮不定的人(指科举及第后没有固定的官职和地位的人)。
- 榜人: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奉陪浑侍中在上巳日泛舟渭河时所作。上巳日通常用于祭祀和修禊等礼仪活动,但在这里诗人却将之描绘成一场游宴。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游宴图景。
首句“青舸锦帆开”描述了船只和帆篷的美丽景象,为全诗定下了优雅而开阔的基调。第二句“浮天接上台”进一步描绘了水面广阔无边的景象,与高台相连,营造出一种天地一色的宏大感。第三句“晚莺和玉笛”,则引入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第四句“春浪动金罍”,则通过描写波浪的动态美,增添了诗中的动感和活力。
接下来的诗句,“舟楫方朝海,鲸鲵自曝腮”,则是从静态转向动态的描写。船只向着大海进发,而巨鲸则在海面自由自在地游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自曝腮”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鲸鱼的形态,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最后两句“应怜似萍者,空逐榜人回”,则是对前文的深化。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感慨——那些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的人们,只能随波逐流,而那些有功名的人却可以扬帆远航,这种对比让人不禁产生共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描绘,成功地传达出了作者对游宴活动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