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石磬生海西,海涛平处与山齐。
长眉老僧同佛力,咒使鲛人往求得。
珠穴沈成绿浪痕,天衣拂尽苍苔色。
星汉徘徊山有风,禅翁静扣月明中。
群仙下云龙出水,鸾鹤交飞半空里。
山精木魅不可听,落叶秋砧一时起。
花宫杳杳响泠泠,无数沙门昏梦醒。
古廊灯下见行道,疏林池边闻诵经。
徒壮洪钟秘高阁,万金费尽工雕凿。
岂如全质挂青松,数叶残云一片峰。
吾师宝之寿中国,愿同劫石无终极。

【注释】

  1. 石磬:用石头制成的磬,古代乐器。
  2. 海西:指东海以西的海域。
  3. 长眉老僧:长眉毛的僧人。佛教称年岁已高、修行有成的僧人为“长眉”。
  4. 佛力:佛法的力量。佛力无边。
  5. 鲛人:传说海里能吐丝作网的大鱼,这里指海中的鲛人。
  6. 珠穴:指海底珍珠的出产地。
  7. 天衣:指天上的云霞。
  8. 星汉:星河。
  9. 禅翁:禅宗和尚,这里指吟诗者自己。
  10. 万金费尽雕(diāo)功:用尽重金雕刻。万金,极言贵重。
  11. 无终极:没有尽头。
    【赏析】
    这首《慈恩寺石磬歌》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灵山石磬的神奇魅力和美妙声响。整首诗通过对石磬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石磐的声音,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
    诗人开篇便描述了灵山石磬的特点:“慈恩寺石磬歌”,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接着,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将石磬的外观和声音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灵山石磬生海西,海涛平处与山齐”,“灵山石磬生海西,海涛平处与山齐”两句,既描绘了石磬的地理位置,又通过“生”字的运用,表现出石磬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景象。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石磬的独特之处:“长眉老僧同佛力,咒使鲛人往求得”,既赞美了石磬的神奇力量,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诗人深入挖掘石磬的声音之美,通过对声波传播的描述,展示了石磬的奇妙效果:“珠穴沈成绿浪痕,天衣拂尽苍苔色”。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石磬发出的声响,更通过“绿浪痕”、“苍苔色”等词语,传达出石磬声音的悠扬和深远。同时,诗人还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声音比作自然界中的水波、天衣等元素,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诗人关注到石磬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群仙下云龙出水,鸾鹤交飞半空里。”这两句诗既表现了石磬在宗教仪式中的重要地位,又通过“群仙”、“鸾鹤”等意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还通过“半空里”这一空间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诗人通过对石磬的赞美和期待,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吾师宝之寿中国,愿同劫石无终极。”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又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同时,诗人还通过“愿同劫石无终极”这一愿望的表达,展现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风貌。
    这首《慈恩寺石磬歌》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声音美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