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
微收皓腕缠红袖,深遏朱弦低翠眉。
忽然高张应繁节,玉指回旋若飞雪。
凤箫韶管寂不喧,绣幕纱窗俨秋月。
有时轻弄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
已愁红脸能佯醉,又恐朱门难再过。
昭阳伴里最聪明,出到人间才长成。
遥知禁曲难翻处,犹是君王说小名。
【注释】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宴席中赋得《姚美人》的拍筝歌。
出帘:指宴会开始时,屏风后走出一位佳丽。
钿筝:镶嵌有珍珠宝石的古筝。
翻令:反而让…感到遗憾。
微收:轻轻收拢。
皓腕:洁白的手臂。
红袖:红色袖子。
朱弦:朱红色的琴弦。
翠眉:修长的眉毛。
忽然高张:突然提高琴声。
应繁节:合着复杂节奏。
玉指:用玉石装饰的手指。
回旋若飞雪:回旋的像飘落的雪花一样。
凤箫:古代一种乐器。韶管:韶乐的笛子,即箫。
绣幕纱窗俨秋月:华丽的帷帐上挂着纱窗,宛如秋天的明月。
有时:偶尔。
郎歌:指女子唱的歌。
慢处:缓慢的地方。
声迟情更多:音乐缓慢的时候,歌声更加动听,情感更加丰富。
已愁:已经感到忧愁。
红脸:脸红。
佯醉:假装醉酒。
朱门难再过:豪门之家难以再进。
昭阳伴里最聪明:昭阳宫里的人最为聪明。
禁曲:宫中的音乐。
君王说小名:君王还叫他的小名。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写一位美女在宴席上拍筝,她的举止、神态都如画一般美丽,让人赏心悦目。她弹奏的曲子是宫廷里的禁曲,但她却把它弹得如此美妙,令人惊叹不已。最后,她又把乐曲传给了别人,自己则回到了昭阳宫去。这首诗通过描写这位美女的形象和演奏的乐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首四句写女主人公在宴会上的表现。“出帘”二字,点明时间与地点。“见罢”,说明女主人公出场了。“翻令”二字,表明其人不仅美貌而且聪慧。这两句的意思是:看到她(女主人公)出现,反而让她感到遗憾,因为不能更早地认识她。接着,诗人以“见罢”为转折,描绘了她弹奏筝的情景。“微收”,意思是轻轻地收拢手腕。“缠红袖”,意思是红袖缠绕在手腕上。“深遏”,意思是深深地压住琴弦。“朱弦低翠眉”,意思是朱红色的琴弦下,翠绿色的眉毛微微下垂。这里,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女主人公弹奏筝的姿态和表情,使人仿佛能看到她优雅的动作和美丽的容貌。
诗人又写了女主人公弹奏筝时的音乐效果。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难点。“忽然高张”四字,表现了乐曲突然升高的特点;“应繁节”三字,表现了乐曲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玉指回旋若飞雪”四字,表现了女主人公弹奏筝时如玉指飞雪般优美的技巧;“凤箫韶管寂不喧”,“绣幕纱窗俨秋月”二句,则表现了乐曲在宁静的宴会上显得格外动人和优美。这些诗句都是对女主人公弹奏筝时所发出的声音进行的描述,使人能够感受到那种悠扬、婉转、清脆的声音效果。同时,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要求和欣赏能力,即人们对于音乐的美感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最后四句,诗人又写了女主人公弹奏筝时的神态和动作。“有时”,意思是有时候;“轻弄”,意思是轻轻地玩弄;“和郎歌”,意思是唱给郎君的歌;“慢处”,意思是缓慢的地方;“声迟情更多”一句,则表现了音乐缓慢时更加动听、更加感人的特点;“已愁”、“又恐”、“昭阳”、“伴里”、“长成”等词语,则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弹奏筝时的忧愁、恐惧、羡慕、感慨以及成长的心理活动。最后,诗人以“君王说小名”结束全诗,暗示女主人公弹奏的乐曲非常动听,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喜爱。
这首诗通过对女主人公弹奏筝时的各种表现进行描写,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赞美之情。同时,它也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