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出军营远映桥,贼兵曾斫火曾烧。风流性在终难改,依旧春来万万条。

杂曲歌辞杨柳枝

春风拂柳千条舞,诗情画意皆入诗

  1. 诗题解读
  • 《杂曲歌辞·杨柳枝》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属于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这首诗通过描绘杨柳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杨柳枝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首诗通过描写杨柳的风姿,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1. 诗句原文
  • 高处军营映远桥,贼兵曾斫火曾烧。
  • 风流性在终难改,依旧春来万万条。
  1. 翻译与注释
  • 第一句:军营之高远可见桥梁之近,贼人曾砍断此处的杨柳,火焰也曾焚烧过。此句描绘了杨柳的生长环境及其遭受的破坏。
  • 第二句:虽然历经风雨,杨柳的风流本性始终未改,春天一到,杨柳依然万万千千条。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杨柳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感叹。
  1. 赏析
  • 此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通过对杨柳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力,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 诗中的意象“贼兵”、“火焰”以及“杨柳”,都富有象征意义。杨柳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不屈的生命力,而“贼兵”和“火焰”则是对历史沧桑和社会变迁的象征。
  1. 创作背景
  • 此诗创作于唐宣宗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战乱仍时有发生,诗人借杨柳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和平与稳定的向往。
  • 诗中还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积极面对。
  1. 名家点评
  • 此诗曾被后世许多文人墨客所赞赏,如北宋诗人黄庭坚就曾在其诗作中提到过这首诗,称赞其韵味悠长。
  • 清代学者周济在其《唐诗别裁集》中也评价此诗“写杨柳最神”,认为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