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似纤腰嫩胜绵,自多情态竟谁怜。游人不折还堪恨,抛向桥边与路边。

【注释】

1、纤腰:指女子苗条柔美的腰身,此处泛指杨柳枝条。

2、自多情态竞谁怜:自己有多少情感的姿态,竟是谁去怜爱。

3、游人不折还堪恨:有游客来而不折柳枝,尚可恨;折了又有何用。

4、抛向桥边与路边:柳丝随风飘落于桥旁、路边。

【赏析】

这是一首咏柳的绝句。此诗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全诗语言朴实,但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第一句“狂似纤腰嫩胜绵”,是说柳树之姿,既狂且娇,既纤又柔。杨柳,以其细软的枝条和飘逸的风姿而著称。诗人抓住这特点,以夸张的笔法,写出它既像纤细柔弱的女子纤腰那样轻细柔软,又像绵绵的春雨那样连绵不断的特点。“狂似”二字,不仅写出了柳条的柔韧,也暗示着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句“自多情态竟谁怜?”则是从人的角度描写柳。这里的“自多情态”是说柳树有着很多的感情色彩。“竟谁怜”意思是究竟有谁来怜惜呢?这句既是对柳树的一种拟人化的描绘,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身的感情。

第三句“游人不折还堪恨”,是写游人之少,意含失望。“不折”是说有人欣赏,也有人不欣赏,但欣赏的人不多,所以还是有些遗憾的。

第四句“抛向桥边与路边”,是说柳丝飘飘,落在了桥边、路边。这里,柳丝被抛弃,是被人们无情地抛弃了。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比兴手法和比喻手法,把柳树人格化了。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写,寄寓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