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垂芳态吐牙新,雨摆轻条湿面春。别有出墙高数尺,不知摇动是何人。
【注释】
晴:晴天。芳态:美好的神态。出墙高数尺:指柳树长得很茂盛,高出墙头很多。摇动是何人:不知是谁在摇动。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柳抒发作者的感情。全诗写景有情,寓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开头二句以“晴垂芳态吐牙新,雨摆轻条湿面春”总揽全词的意境。这两句从两个方面写出了柳树的风姿和神韵。
“晴垂芳态”,写柳枝在晴朗天气里舒展开来,姿态优美、婀娜多姿。“出墙高数尺”,写柳枝长得很高,几乎要冲出墙垣了。一个“出”字,写出了柳枝生长得极为茂盛。“芳态吐牙新”,则写出柳树的枝条上挂满了嫩绿的柳叶,仿佛吐出了新芽。“雨摆轻条”,是说雨天时柳枝随风摇曳,像在摆动。“湿面春”,是说柳枝上的柳叶被雨水打湿,显得格外清新可爱。这里,诗人把柳树拟人化,写得生动活泼,极富情趣。
后四句主要写柳树给人的感觉和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喜爱之情。“别有出墙高数尺,不知摇动是何人。”这一句是全词的中心句,也是全篇的重点所在。“摇动是何人”,是疑问句,问摇动的是人是柳树,还是别的什么。这一句既表明了柳树给人的印象,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当时作者在长安任左拾遗。他看到春天来了,柳枝发芽抽叶,随风飘荡起来,就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