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节引雕戈,鸣驺动玉珂。
戎城去日远,汉使隔年多。
雁宿常连雪,沙飞半渡河。
明光朝即迩,杕杜早成歌。
这首诗是送萧常侍北使的赠别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萧常侍的深切祝愿:愿他早日凯旋,平安归来。
绛节引雕戈,鸣驺动玉珂。
“绛节”是指古代官员所持的红色官符或令牌,这里指的是萧常侍的身份;“雕戈”是指用金属制成的长矛,这里指的是军队的象征;“鸣驺”是指马铃声,这里指萧常侍出行时的情景。这三句描绘了萧常侍出征时的威武景象。
戎城去日远,汉使隔年多。
“戎城”是指边塞之城,这里指萧常侍即将前往的战场;“汉使”是指汉朝派来的使者,这里指萧常侍的身份和使命;“隔年多”是指距离遥远,时间长久。这三句表达了诗人对萧常侍远离家乡、长期在外的担忧之情。
雁宿常连雪,沙飞半渡河。
“雁宿”是指大雁在飞行中栖息的场景,这里用来比喻萧常侍与家人的离别之情;“雪”是指雪花,这里指萧常侍出征时遇到的困难;“沙飞半渡河”是指沙漠中的风沙飞沙而过,这里比喻萧常侍面临的艰难险阻。这三句描绘了萧常侍出征时的艰难困苦。
明光朝即迩,杕杜早成歌。
“明光”是指明亮的日光,这里指早晨;“杕杜”是指孤独的杜草,这里指萧常侍的孤独之情;“早成歌”是指尽早完成任务而归乡的喜悦之情。这三句表达了诗人对萧常侍早日完成任务、平安归来的祝福之意。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萧常侍出征时的景象和心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萧常侍的深切祝愿和对其平安归来的期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