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
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欲见宁亲孝,儒衣稚子斑。
解析
1. 诗句解读
- “几年深道要”:这句话表达了对李栖桐多年努力和坚持的认可。”深道”可能指深入学习或深入研究某种技能或学问,”要”表示达到一定的标准或程度。
- “一举过贤关”:这里的“贤关”可以解释为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关口,象征着通过这个关口意味着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学术水平或能力要求。
- “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玄珠通常代表珍贵且难得,而昼锦则是古代用来形容科举成功时荣耀归来的词语。这两句诗表明李栖桐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荣誉,同时也为他的家乡带来了荣耀。
- “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场景,使用“莲舟”象征和平与顺利,“柳岸”则可能代表了家乡的景象。
- “欲见宁亲孝,儒衣稚子斑”:表达了想要见到李栖桐孝顺的一面,以及他的子女穿着儒衣,身上有斑点(可能指的是儒家学者的标志性装饰——腰带)的温馨画面。
2. 译文
经过数年的深入学习,你通过了考验,超越了贤能的标准。
你的名声如同珍贵的珍珠一样被挖掘出来,回家的时候应该是享受着日出时的荣耀。
你们家的船在平静的湖面上一起航行,柳树环绕的岸边是你家的山。
你想见到你对父母的孝顺,看到你的小孙子身上的儒服上的斑点。
3. 关键词注释
- “深道要”:长期努力学习并取得成果。
- “贤关”:比喻重要的考试或选拔关口。
- “玄珠”:珍贵之物,这里比喻优秀的品质或才能。
- “昼锦”:科举考试中的高级职位,如进士等。
- “莲舟”和”柳岸”:分别象征平和与顺利,以及故乡。
- “宁亲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和孝顺。
- “儒衣稚子斑”:描述孩子身穿儒者服饰,身上有图案或标志,可能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李栖桐及其家人的祝贺之词,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李栖桐的成就与家族的美德。诗中的“玄珠”与“昼锦”两词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不仅代表了个人的高成就,同时也象征着家族的荣耀和地位。此外,诗中使用的自然景物“莲舟”、“柳岸”和“家山”构建了一个和谐、宁静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乡土情怀的赞美。最后,诗中对李栖桐家庭的描述,尤其是其子女的儒衣和斑饰,强调了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代的期望和关怀。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成就的庆祝,更是对传统美德和家庭价值的一种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