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生涧底,今见起毫端。
众草此时没,何人知岁寒。
岂能裨栋宇,且欲出门阑。
只在丹青笔,凌云也不难。

【注释】

1、生涧底:生于涧谷。

2、今见起毫端:指画笔从笔尖开始。

3、众草此时没:此时,这里指春天。

4、何人知岁寒:谁又知道岁寒高洁呢?

5、裨栋宇:对建筑物有补益。

6、且欲出门阑:想暂且把门关上。

7、丹青笔:指用朱红色的彩笔(或墨笔)。

8、凌云也不难:形容画技很高超,可以凌驾于云上,也即能出神入化。

【译文】
以前听说过生长在山涧的竹子,今天却见到它从毫端开始发芽。这时,众草都消失了,又有谁能够知道岁寒高洁呢?怎么能为建筑物增补,就暂且把门关上吧。只要用丹青笔,就能凌驾于云上,也即能出神入化。

【赏析】
此诗咏物,以咏画为主题,描绘的是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首联两句写画之妙处。”生涧底”是说生得早,根深叶茂,根基扎实;”起毫端”则是指画笔从笔尖开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颔联写画之妙处。”众草此时没”,指春天到来时,草木萌发,万物复苏,而画中的花草却依然保持着冬日的样子。”何人知岁寒”,则是指画者用心去观察自然,才能画出如此耐人寻味的画面。
颈联和尾联写画之妙处。”岂能裨栋宇”,意思是说画虽然不能给建筑增加什么实际的价值,但却能给建筑增添几分雅致;”且欲出门阑”,则是说想要暂时把门关上,不让外人进来打扰这幅画。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画的妙处。”只在丹青笔”,意思是说只要有了丹青笔,就能够画出如云似霞的画来;”凌云也不难”,则是指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创造出像云那样高远、像天那样清朗的艺术境界来。
这首诗通过赞美画,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通过对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