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器待时少,知人自古难。
遂令丹穴凤,晚食金琅玕。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
理烦善用简,济猛能兼宽。
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
洪波未静壑,何树不惊鸾。
凫舄傍京辇,氓心悬灌坛。
高槐暗苦雨,长剑生秋寒。
旅食还为客,饥年亦尽欢。
亲劳携斗水,往往救泥蟠。
但恐酬明义,蹉跎芳岁阑。
藏器待时少,知人自古难。
遂令丹穴凤,晚食金琅玕。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
理烦善用简,济猛能兼宽。
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
洪波未静壑,何树不惊鸾。
凫舄傍京辇,氓心悬灌坛。
高槐暗苦雨,长剑生秋寒。
旅食还为客,饥年亦尽欢。
亲劳携斗水,往往救泥蟠。
但恐酬明义,蹉跎芳岁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以丹穴之凤比喻李行父的才华和高尚品格,表达了对李行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切。
首联“藏器待时少,知人自古难”两句,诗人以丹穴之凤比喻李行父的才华和高尚品格,表达了对李行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这句诗也暗含了诗人自己的感慨: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想施展抱负,需要等待适当的时机。
颔联“遂令丹穴凤,晚食金琅玕”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李行父的才华和高尚品格。这里的“金琅玕”,象征着尊贵和荣耀,表示李行父的地位崇高、名声显赫。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于名利的态度。
颈联“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的看法。他认为战争是不应该发生的,而应该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里的“鸣琴”,则是指和谐与安宁的生活。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担忧。
尾联“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的关心和忧虑。他认为国家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否则会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安定。这里的“夙夜”表示日夜,强调了他对国家事务的关注程度。
最后两句“洪波未静壑,何树不惊鸾”则是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感悟。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希望国家能够像自然界一样,保持和平与稳定,不受外界干扰。
整首诗通过对李行父的赞美和对其个人品质的描写,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忧虑,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政治理想。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大事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关注民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