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少年唯好武,金殿承恩争破虏。
沙场烽火隔天山,铁骑征西几岁还。
战处黑云霾翰海,愁中明月度阳关。
玉笛声悲离酌晚,金方路极行人远。
计日霜戈尽敌归,回首戎城空落晖。
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
【解析】
“长安少年唯好武,金殿承恩争破虏”,长安少年喜欢武艺,在金銮殿上争功,希望为国立功。“沙场烽火隔天山,铁骑征西几岁还”,沙场烽火连天,铁骑征西多年没有回家。“战处黑云霾翰海,愁中明月度阳关”,战场的乌云遮蔽了大海,明月照耀着边关,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之情。“金方路极行人远”,金方路远,行人稀少。“计日霜戈尽敌归,回首戎城空落晖”,预计着敌人被消灭,回首时戎城已经空无一人,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喜悦之情。“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开始嘲笑子卿(李陵)用计失败,只能看到海上旌旗稀疏。
【答案】
译文:长安少年喜欢武艺,在金殿上争功,希望为国家立功。沙场烽火连天,铁骑征西多年没有回家。战场乌云蔽海,明月照耀边关。金方路远人稀少,预计敌人将被消灭,回顾时,戎城空无人烟。开始嘲笑李陵用计失败,只能看到海上旌旗稀疏。
赏析:
此诗以送张将军出征为题材,通过送别、征战、思乡、报功等场景描写,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雄浑壮阔,格调慷慨悲凉。
首联写长安少年喜好武艺,在金殿上争相为国家立功建业的情景。长安是唐帝国的首都,也是唐朝文化繁荣的象征。这里的青年才俊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精锐之士,他们不仅拥有高强的武艺,还具有过人的才智和胆识,因此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他们渴望能够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报负精神,正是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
颔联则描绘了边疆战场上的景象。由于战事频繁,战士们往往长时间不能回家团聚。而当他们凯旋而归时,又常常因为战功赫赫而被冷落和遗忘。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人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在战场上,士兵们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他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的攻击,还要承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折磨。而那些无法参战的士兵,也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使得诗歌更加感人至深。
尾联则以李陵的故事作为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不满和反思。李陵原本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但在与匈奴作战的过程中,他却选择了投降敌军而背叛了自己的国家。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声誉,也使得他的家人受到了牵连和伤害。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征战、思乡、报功等场景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将士们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痛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