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久营道,诏书方问贤。
至精一耀世,高步谁同年。
何树可栖凤,高梧枝拂天。
脱身凫舄里,载笔虎闱前。
日月传轩后,衣冠真列仙。
则知骊龙珠,不秘清泠泉。
才子贵难见,郢歌空复传。
惜哉效颦客,心想劳婵娟。
注释
儒者久营道:儒者长久地谋划着仕途道路。
诏书方问贤:皇帝的诏书正要询问贤能之士。
至精一耀世:最精纯的东西才能照亮世间万物。
高步谁同年:高超的步伐,谁能与之匹敌?
何树可栖凤,高梧枝拂天:何处树木可以栖息凤凰,高高的梧桐树枝触到了天空。
脱身凫舄里: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凫舄:野鸭的脚,这里借指野鸭的鞋,即布鞋;履:穿着的鞋子)。
载笔虎闱前:带着笔,站在考场之前。
日月传轩后:日月光辉照耀在考试官署后面。
衣冠真列仙:冠冕与礼服真是仙人一般。
则知骊龙珠,不秘清泠泉:那么知道骊龙珠不是藏在清冷泉水里。
才子贵难见,郢歌空复传:有才华的人是难遇的,郢都的歌谣也只能流传下来,没有新的创作。
惜哉效颦客,心想劳婵娟:可惜啊,那些仿效他人的人,他们的心思只会徒劳地消耗美好的容貌。
这首诗以咏史的方式写才俊之士遭遇和命运之不同。诗人以屈原自况。屈原为楚怀王大臣,忠而被谤,遭谗去职,流放沅湘,最后自沉汨罗。他一生正直耿介,忧国忧民,却屡遭诽谤排挤,不得志于朝廷。诗中“日月传轩后”,暗用汉元帝时东方朔的典故,说其名声远播。而屈原虽被逐,犹作《离骚》,抒发忧愤。《文选》注本引《楚辞》作“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意谓岁月逝去,不能与我同享,与上四句意思相近。末两句用屈原故事,以喻自己虽受谗害,仍怀报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