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渚南鸿呼晓群,章华宫娥怨行云。
十二巫峰仰天禄,金车何处邀云宿。
小腰婑堕三千人,宫衣水碧颜青春。
岂无一人似神女,忍使黛蛾常不伸。
黛蛾不伸犹自可,春朝诸处门常锁。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烟渚南鸿呼晓群,章华宫娥怨行云。
- “烟渚”指水边的小洲,“南鸿”指南来的大雁,这里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呼晓群”意味着大雁在清晨鸣叫,好像在呼唤人们起床。“章华宫娥”指的是宫中的女子。“怨行云”是指她们对远行的丈夫或恋人的思念和抱怨。
- 十二巫峰仰天禄,金车何处邀云宿?
- “十二巫峰”可能指的是一种神话中的山峰,也可能是因为宫殿中有很多女官而得名。“仰天禄”形容这些女官仰望着天空,好像在期待什么。“金车”是指华丽的车子,“邀云宿”则可能是说这种车子可以邀请云彩停留,比喻其华丽无比。
- 小腰婑堕三千人,宫衣水碧颜青春。
- “小腰婑堕”形容女子的身材曼妙。“三千人”可能是指宫中有三千宫女,也可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宫衣水碧”描绘她们穿着的水绿色宫装美丽如画。“颜青春”是指她们的容颜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
- 岂无一人似神女,忍使黛蛾常不伸?
- “神女”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仙女或美女,也可能是指某位才华横溢的女性。“黛蛾常不伸”形容这位女神(或女性)的眉头总是紧锁,无法舒展。这可能是说她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展露自己的才华。
- 黛蛾不伸犹自可,春朝诸处门常锁。
- “黛蛾不伸”已经足够表达了她的无奈和辛酸。“春朝”指春天的日子,“诸处门常锁”可能表示她被限制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无法自由行动。
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宫中女子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她们的不幸遭遇和内心的痛苦。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尤其是对景物的描绘非常传神,如烟渚、南鸿、十二巫峰等,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比手法,将宫中女子的美好与外界的冷漠相对照,使得诗歌主题更加鲜明。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如女子的地位低下,她们的美丽和才华往往被忽视或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