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
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
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如下:
长城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
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
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注释:
- 蒙公:指秦始皇,秦始皇曾修筑长城以防御北方的匈奴。
- 萧墙内:指皇宫内部,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 六国:这里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六个国家,它们被秦国所灭。
- 宫阙:指宫殿和楼台。
- 生人半为土:形容战乱后,很多人变成了尘土。
- 家天下:指家族统治的国家。
- 骨肉:指亲戚和兄弟。
- 投沙拥海水:比喻力量分散,无法持久。
- 乘高惨人魂:站在高处的人看到下面的景象令人感到悲伤。
- 寒日易黄昏:寒冷的天气使人更容易感到黄昏的到来。
- 枯骨贯朽铁:形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巨大。
- 骊山:古代的名山,这里是作者的故乡。
- 徒悲野火燔:只有悲伤地看着野火烧毁的树木,表达对历史沧桑感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长城之作,通过对长城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诗中通过描绘长城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分裂和人民遭受苦难的痛心疾首。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的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