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从谢太守,宾客宛陵城。
有日持斋戒,高僧识姓名。
秋风送客去,安得尽忘情。
注释:
送僧之宣城:为僧人饯行到宣城。
昔从谢太守,宾客宛陵城:从前曾经跟随过谢安的太守,在宛陵城里做官时结交了许多朋友。
有日持斋戒,高僧识姓名:有一天我持斋戒,僧人能认出我的真名。
秋风送客去,安得尽忘情:秋天的风把我送走了,怎么能不让人留恋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一位即将前往宣城的僧人饯别之作。诗人回忆了与这位僧人交往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他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
首句“昔从谢太守”,诗人回忆起过去曾随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文学家)担任太守的日子,那时自己曾在宛陵城内做官,结交了许多朋友。这句诗既交代了诗人当时的身份地位,也为后文送别僧人埋下伏笔。
接着两句“有日持斋戒,高僧识姓名”,描绘了诗人与僧人交往的场景。有一天,诗人持斋戒,僧人则认出了他的真名。这里的“斋戒”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表示清心寡欲、戒除杂念。而“高僧识姓名”则体现了僧人的高超修为和对诗人的熟悉程度。
第三句“秋风送客去,安得尽忘情”,则是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之情。秋风萧瑟,似乎在催促着诗人送别僧人离去。而诗人心中却充满了对这位高僧的思念之情,希望能够忘却一切烦恼和忧愁,与他一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回忆与僧人交往的点滴往事,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诗意又充满生活气息,让人读来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