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春早暖,渚蒲正月生。
东风吹雁心,上下和乐声。
绕水半空去,拂云偕相迎。
如防失群怨,预有侵夜惊。
渺邈天外影,支离塞中莺。
自顾摧颓羽,偏感南北情。
乍甘烟雾劳,不顾龙沙荣。
虽乐未归意,终不能自鸣。
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
啼馀碧窗梦,望断阴山行。
不及瑶𥯅燕,寄身金宫楹。
【注释】
南国:指南方。春早暖:春天来得早暖。渚(zhū):水边。正月生:农历正月出生。东风:春风吹拂着大雁,使它们感到心绪不安。上下和乐声:指群雁的叫声。绕水半空去:大雁在天空中盘旋飞翔。拂云偕相迎:大雁飞到天边,互相迎着。如防失群怨:好像提防失去伙伴而引起的怨恨。预有侵夜惊:预先知道夜晚会有惊恐。渺邈(miǎo miǎo)天外影;形容雁影飘荡在空中,像天外的浮萍一样遥远。支离塞中莺:比喻被逐放的北方士人。自顾摧颓羽:自己看自己的羽毛已经凋落了。偏感南北情:只感受到南来北往的思乡之情。乍甘烟雾劳:突然觉得被云雾笼罩而辛苦。烟(yān):雾气。龙沙:即沙漠,这里借指边地。荣:荣誉。虽乐未归意:虽然高兴,但是想归故乡的意愿没有实现。终不能自鸣:最终不能发出鸣叫。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喜欢春天时,月儿圆;归来时,秋风凉爽。啼馀碧窗梦,望断阴山行:梦醒之后,听到雁鸣,看到雁影,不禁想起远在阴山的故人,盼望他们能早日归来。不及瑶𥯅燕,寄身金宫楹:比不上燕子那样自由自在,只能栖息于皇宫的屋檐之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以雁自比羁旅之人,通过雁的飞行,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质朴,情感真挚热烈,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南国春早暖”,开篇点明季节和地点——南方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而且温暖,正是群雁南飞的季节。“渚蒲正月生”则描绘出春天里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
接着写雁儿在春风中展翅高飞,“东风吹雁心,上下和乐声。” 这两句描绘的是一群大雁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彼此和谐相处,发出愉悦的鸣声,仿佛是群雁在相互交流着彼此的喜悦之情。
“绕水半空去,拂云偕相迎。” 这两句则描写雁儿在高空中翱翔,时而盘旋,时而飞翔,仿佛是在迎接着即将到来的风雨,又似乎在为远方的人送去深深的祝福。
“如防失群怨,预有侵夜惊。” 这两句则写出了雁儿们对于失去同伴的恐惧和忧虑,也写出了它们的警觉之心。因为一旦遭遇暴风雨,它们就会受到威胁。
然而这些只是大雁们所经历的困难之一,接下来的内容更是让人为之动容。“渺邈天外影,支离塞中莺。” 这两句描绘出了大雁们在天空中的飘荡,以及那些被放逐的北方士人的孤独与凄凉。
“自顾摧颓羽,偏感南北情。” 这两句则是写出了大雁们的无奈和悲伤,因为它们只能看着自己的羽毛逐渐凋落而无能为力。同时,它们也感受到了南来北往的思乡之情。
“乍甘烟雾劳,不顾龙沙荣。” 这两句则写出了大雁们对于被云雾笼罩的辛苦,以及它们对于荣耀的追求。它们愿意承受一切苦难,只为了能够飞向更高的地方,获得更多的荣耀。
然而这些努力并不能改变什么,最后它们只能默默无闻地消失在茫茫的天空之中。“虽乐未归意,终不能自鸣。” 这两句则写出了大雁们的无奈与悲哀,它们虽然渴望能够回到家乡,但是却不能实现这个愿望。
最后两句“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 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他期待着春天的到来,期待着家乡的人们能够团聚。
整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热爱与忠诚,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它不仅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