璿闺羽帐华烛陈,方士夜降夫人神。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佩身。
丽如三五月,可望难亲近。颦黛含犀竟不言,春思秋怨谁能问。
欲求巧笑如生时,歌尘在空瑟衔丝。神来未及梦相见,帝比初亡心更悲。
爱之欲其生又死,东流万代无回水。宫漏丁丁夜向晨,烟消雾散愁方士。
【诗句解读】
“璿闺羽帐华烛陈,方士夜降夫人神。” 这两句描述了夜晚的华贵和神秘。“璿闺”指华丽的内室,”羽帐”则是指装饰着羽毛的帐篷。在夜晚降临时,华灯初上,方士(可能是一个道士或巫师)秘密降临至李夫人的房间之中。这里的“方士夜降”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与未知的场景,暗示了即将发生的超自然事件。”夫人神”可能指的是被附身或者感应到某种力量的女性。
“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佩身。” 此句继续描述李夫人的美丽及其神秘的状态。”葳蕤”形容花朵茂盛,而”半露芙蓉色”则描绘了李夫人如同半开放的荷花般美丽。”环佩”通常象征着高贵和权力,暗示了她的地位非凡。”窈窕”和”将期”都传达了一种期待感,表明李夫人即将经历某种重要的时刻。
“丽如三五月,可望难亲近。” 这里用”三五月”比喻李夫人的美丽如同春天三月五月盛开的花朵,既鲜艳又诱人。然而,尽管她的美丽如此吸引人,但诗人似乎觉得难以接近或理解她的真正意图或情感。
“颦黛含犀竟不言,春思秋怨谁能问。” “颦黛”指的是皱眉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愁容。”含犀”则是一种玉石,据说能够反映人的心思。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无法直接沟通的情感状态。即使内心充满了忧愁和不满,也无法找到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在情感表达上的障碍。
“欲求巧笑如生时,歌尘在空瑟衔丝。”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李夫人生前微笑的回忆,以及对其音乐才能的赞美。”巧笑”即美丽的微笑,”生时”则意味着曾经存在过的美好时光。”歌尘”和”瑟衔丝”都是古典乐器的象征,前者可能指的是歌声飘散在空中,而后者则可能指琴音悠扬。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让人联想到李夫人生前的音乐才华和她那令人怀念的微笑。
“神来未及梦相见,帝比初亡心更悲。”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李夫人去世后的情感变化。”神来”可能指的是梦境中的相遇,”未及梦相见”则表明这种相遇是短暂的、不真实的。”帝比”指的是帝王之间的比较,”初亡”可能指李夫人最初去世,”心更悲”则说明诗人因为失去这位美丽而才情出众的女性而感到悲伤。
“爱之欲其生又死,东流万代无回水。”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李夫人的深切情感。”爱之”指的是对李夫人的爱,”欲其生又死”可能意味着诗人希望她能再次活过来,但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东流万代无回水”则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意味着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李夫人的影响力或记忆都将永存。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无尽怀念和尊重。
“宫漏丁丁夜向晨,烟消雾散愁方士。” 这两句诗描绘了宫廷中的情景,以及诗人内心的忧愁。”宫漏”指的是宫中计时的滴漏声,”丁丁”可能是指声音的清脆。”夜向晨”则意味着从夜晚到清晨的转变,而”烟消雾散愁方士”则可能是指随着晨光的出现,那些围绕李夫人的忧愁也消散了。这里的”愁方士”可能指的是那些因李夫人之死而感到悲痛的人。整首诗通过对比李夫人生前的美和死亡后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性深深的怀念和对她去世的悲痛。
【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李夫人生前的美貌和才艺,以及她去世后留下的深刻印象。诗人通过对一系列场景的描绘,如华灯、方士、音乐等,创造了一个充满神秘和美感的氛围。同时,诗歌也透露出诗人对李夫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对她去世的哀悼。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