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书嗟弃置,疲拙归田园。
且事计然策,将符公冶言。
桑榆清暮景,鸡犬应遥村。
蚕罢里闾晏,麦秋田野喧。
涧声连枕簟,峰势入阶轩。
未奏东山妓,先倾北海尊。
陇瓜香早熟,庭果落初繁。
更惬野人意,农谈朝竟昏。
山庄月夜作
献书嗟弃置,疲拙归田园。
且事计然策,将符公冶言。
桑榆清暮景,鸡犬应遥村。
蚕罢里闾晏,麦秋田野喧。
涧声连枕簟,峰势入阶轩。
未奏东山妓,先倾北海尊。
陇瓜香早熟,庭果落初繁。
更惬野人意,农谈朝竟昏。
注释:
- 献书嗟弃置:献上自己的书却遭人丢弃。嗟,叹息。
- 疲拙归田园:形容归隐的辛苦与艰难。
- 且事计然策:暂且采取范蠡的策略,即“泛舟经商”。
- 将符公冶言:将要遵循公冶长的建议,即“修身自守”。
- 桑榆清暮景:夕阳西下,暮气沉沉的景象。
- 鸡犬应遥村:远方的村庄里传来鸡鸣狗吠的声音。
- 蚕罢里闾晏:养蚕结束,村里的人们都回家了。里闾,指村落。
- 麦秋田野喧:秋天的田野上,麦子成熟时发出阵阵喧闹声。
- 涧声连枕簟:山谷间的声音连绵不绝地传到枕席上。涧,溪谷。
- 峰势入阶轩:山峦的走势直入厅堂的屋檐。
- 未奏东山妓:还没有奏乐演奏《东山》这首诗。
- 先倾北海尊:率先把酒饮到北海樽中。先于众人之前喝得痛快淋漓。
- 陇瓜香早熟:陇上的甜瓜在早春时节就已经成熟了。
- 庭果落初繁:庭院里的果树果实开始丰满了。
- 更惬野人意:更加契合一个隐逸之人的心意。
- 农谈朝竟昏:农忙之余,大家纷纷谈论起朝政。竟,终、至。这里指到了黄昏。
赏析:
《山庄月夜作》,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隐逸生活向往的心情。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夜景画面,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首联“献书嗟弃置,疲拙归田园。”两句写自己因直言劝谏而遭到弃置,于是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是非之地。这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对自然的向往。
第二联“且事计然策,将符公冶言。”两句则表明了自己将遵循范蠡和公冶长的策略,即通过经商和修身自守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不屑一顾和对精神追求的追求。
第三联“桑榆清暮景,鸡犬应遥村。”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景,远处村庄传来鸡鸣犬吠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这既展示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四联“蚕罢里闾晏,麦秋田野喧。”两句则具体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养蚕结束,村里的人都回家了;秋天的田野上,麦子成熟时发出阵阵喧闹声。这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美好。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和赞赏。
第五联“涧声连枕簟,峰势入阶轩。”两句则描绘了山谷间的声音连绵不绝地传到枕席上,山峦的走势直入厅堂的屋檐。这既增添了诗的意境之美,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第六联“未奏东山妓,先倾北海樽。”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想要提前享受快乐的心情,他尚未演奏《东山》这首曲子,便已经畅饮于北海樽中。这显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非常豁达和乐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
第七联“陇瓜香早熟,庭果落初繁。”两句则具体描绘了陇上的甜瓜在早春时节就已经成熟了,庭院里的果树果实也刚刚丰满。这既增加了诗的意境之美,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八联“更惬野人意,农谈朝竟昏。”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他认为这样的乡村生活更加契合一个隐逸之人的心意,农忙之余的讨论也使他感到十分愉快。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宁静、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人们的心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