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有儒臣,当年富词藻。
立言寄青史,将以赞王道。
辽落缅岁时,辛勤历江岛。
且言风波倦,探涉岂为宝。
不遇庾征西,云谁展怀抱。
士贫乏知己,安得成所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仰答韦司业垂访》的第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首

诗句解释

  • 仰答:恭敬地回答。
  • 韦司业:韦嗣古,曾任司农卿(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官至司农少卿,与李白有交往。
  • 垂访:垂问,指韦嗣古向李白询问。
  • 五首:即“五首诗”,这里指的是李白写给韦嗣古的五首诗作。

译文

我恭敬地回应了韦司业的垂询。

注释

  • 仰答:敬而答之,意指恭敬的回答。
  • 韦司业:韦嗣古,唐玄宗时期的官员。
  • 垂访:垂问,指韦嗣古向李白询问。
  • 五首:即“五首诗”,指五首诗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韦嗣古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才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李白与韦嗣古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共同追求的理想——为王道立言,赞颂历史。

第二首

诗句解释

  • 辽落:遥远、寂寞。
  • 缅岁时:回顾过去的岁月。
  • 辛勤历江岛:在江上辛勤劳作。
  • 且言风波倦:只是说经历了许多风波而感到疲惫。
  • 探涉岂为宝:探寻和经历难道是为了珍贵的东西吗?

译文

我遥想当年富词藻的儒臣们,如今已是远离世俗的隐士。他们在青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以赞颂王道。

注释

  • 辽落:遥远、寂寞。
  • 缅岁时:回顾过去的岁月。
  • 辛勤历江岛:在江上辛勤劳作。
  • 且言风波倦:只是说经历了许多风波而感到疲惫。
  • 探涉岂为宝:探寻和经历难道是为了珍贵的东西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通过对儒臣们的怀念,诗人表达了对王道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第三首

诗句解释

  • 士贫乏知己:知识分子贫困,缺乏知己朋友。
  • 安得成所好:怎么能实现自己的爱好?

译文

士人因贫穷而缺少知己朋友,怎能实现自己真正的爱好呢?

注释

  • 士贫乏知己:士人因为贫穷而缺少知己朋友。
  • 安得成所好:怎能实现自己的爱好呢?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分子困境的同情和理解。他认为士人应该珍惜知己朋友,而不是被贫困所困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第四首

诗句解释

  • 不遇庾征西:没有遇到庾翼这样的贤人。
  • 云谁展怀抱:是谁能够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怀抱?

译文

我未能遇到庾翼这样的贤人,又有何人能够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怀抱呢?

注释

  • 不遇庾征西:没有遇到庾翼这样的贤人。
  • 云谁展怀抱:是谁能够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怀抱?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他认为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感慨。

第五首

诗句解释

  • 士贫乏知己:知识分子因为贫穷而缺少知己朋友。
  • 安得成所好:怎能实现自己的爱好呢?

译文

士人因贫穷而缺少知己朋友,怎能实现自己的爱好呢?

注释

  • 士贫乏知己:知识分子因为贫穷而缺少知己朋友。
  • 安得成所好:怎能实现自己的爱好呢?

赏析

这首诗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知己朋友的渴望和对于个人理想的追求。他认为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找到知己朋友,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