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别故人,腊月迟芳辰。
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
花明洛阳苑,水绿小平津。
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

【注释】

“洛阳东门送别”,首句点明地点、时令,说明诗人与友人的离别是在腊月的一个清晨。“东城”即东都洛阳的城门,因在城之东,故称。“故人”,老朋友。

“腊月迟芳辰”,“腊月”,指农历十二月,属冬季,这里指腊八节。“芳辰”,美好的时光,这里指腊八节,因为古人认为腊八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有“年”字的日子。

“孤舟去”,形容小船载着诗人远行。“孤舟”,单只的大船。

“其如两地春”,意思是说:我和你分别后,不知你那边的春天会不会像我们这里一样美好。“其”,那;“如”,似;“两地”,指洛阳和别离的友人所在地。

“花明”,本指花光明亮的样子,这里比喻洛阳城内的花木盛开,景色美丽。“苑”,古代帝王、贵族宫苑。“水绿”,水色碧绿。“平津”,指小平津渡口。“莺声徒自新”,意思是说:鸟儿鸣叫的声音虽然美妙动听,但是,它们只能重复这单调的声音,不能传达我们的惜别之情。“莺声”,黄莺的叫声。“徒”,白白地。“新”,新鲜,这里指鸣叫。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洛阳东门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友人深深的留恋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感人。

开头两句写送别时的环境和时间:冬日腊月天寒地冻,正是告别的时候。洛阳城东,是诗人与友人相别的场所,也是他们分手之地。

中间四句写离情别绪:朋友乘舟离去,我依依不舍。然而离别之后,不知何方春色?洛阳城内花红柳绿,春意盎然,而我的好友却要离开我到远方去。这一句写出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心情:尽管莺鸟的歌声多么悦耳动听,但也只能白白辜负了这美好的时刻。这里的莺鸟,不仅指黄莺,而且泛指所有的鸟。它在这里起着象征作用。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