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亭皋远,野中岐路分。
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
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
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
【注释】
郊野亭皋远:郊外的亭子、长满野草的土坡很遥远。
野中岐路分:野外的路上岔开。
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宫苑门前有一条小河,山上有茂密的树林,春天时绿树和白云相间。
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在秦朝和吴地的台榭里有很多古书典籍和历史文献可以查阅。
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皇帝思念着整理古籍,不要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被埋没。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沈校书即将赴吴中搜书,诗人特地写来赠别。
首句“郊野亭皋远”点明地点和环境。“亭”“皋”,都是指水边高地。
颔联“野中岐路分”写野外岔道之多。“岐路”即歧路,指岔路。
颈联“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写苑门外景色之美。苑门是帝王游赏之地,所以靠近渭水而建;周围群山环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春天的时候,山上白云缭绕,与山下的绿树交相辉映。
尾联“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写在秦朝和吴地的台榭里有许多珍贵的图书典籍和历史文献可以查阅。“阁”“台”,都是指古代帝王游赏之所。“遗典”即遗留下来的典籍,“阙文”即未完成的文献。这里说,在秦朝和吴地的台榭里有许多珍贵的图书典籍和历史文献可以查阅,可见作者对搜书之事的重视程度之高。
末联“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君王”即皇帝,“校理”即校勘整理,“清江濆”指长江。意思是说,皇帝正在思念着整理古籍,不要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被埋没。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吴地的美景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表达了对友人搜书工作的肯定与祝愿,并以此激励朋友不要耽误了这一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