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
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
江寒池水绿,山暝竹园深。
别有中天月,遥遥散夕阴。

题虬上人房

禅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

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

江寒池水绿,山暝竹园深。

别有中天月,遥遥散夕阴。

注释:

  1. 禅宫分两地:指禅寺和佛殿分别在不同的地点。
  2. 释子一为心:佛教徒以佛法为心。
  3. 入道无来去:修行的人没有来去的烦恼。
  4. 清言见古今:用清晰的话语来表达古代和现代的事情。
  5. 江寒池水绿:形容江边寒冷而池水碧绿的景象。
  6. 山暝竹园深:傍晚时分山峦昏暗,竹林幽深。
  7. 别有中天月:另有一轮明亮的月光。
  8. 遥遥散夕阴:遥远的月亮洒下微弱的余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图,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首句“禅宫分两地”,以禅寺和佛殿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为起点,暗示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与现实生活的深入思考。接下来,“释子一为心”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佛教徒把佛法作为心灵的主旨。这种表述既表现了禅宗的离俗超脱精神,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认同与追求。
    第三、四句“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则是诗人对佛教修行境界的高度概括和颂扬。这里的“来去”指的是修行者内心的超越与解脱,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清言”则是指清净的语言和思想,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与变迁。通过这两联的表述,诗人成功地将佛教的精神内涵与自身的感悟结合起来,表达了对修行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第五、六句“江寒池水绿,山暝竹园深”,则具体描绘了诗中的自然景观。诗人运用“江寒池水绿”、“山暝竹园深”等形象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境界之中。这些画面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富含哲理,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夜空,“别有中天月,遥遥散夕阴”,通过对比天空中的月亮和夕阳的余晖,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繁华、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这不仅是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和领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