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贤居柱下,今我去人间。
良以直心旷,兼之外视闲。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
落日登高屿,悠然望远山。
溪流碧水去,云带清阴还。
想见中林士,岩扉长不关。

【注释】

柱下:指孔子。

中林士:《列子》载,宋国有一人叫梁国遗,在中林树下看见一只兔子,便用网打它。兔子说:“你为什么要捕我?”梁国遗回答:“我听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士好义,舍生取义’,你却逃进树林,这难道也是‘道’吗?”于是放走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茅山时所作。诗人借写景抒发自己隐居的志向和对贤士、隐士的崇敬之情。

首句“昔贤居柱下”,写过去圣贤们居住的地方。这里以柱下为喻,意谓贤者居处之所。古人常将“柱下”作为学者、儒者的代称,如《庄子·天下篇》: “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通于天地人之德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为人多大略,好奇伟之闻,类管子、晏婴而善辩。”

次句“今我去人间”,言诗人离开人世。这里的“去人间”是指远离世俗,不与当世权臣交往,以求得内心的宁静。

第三句“良以直心旷”,意谓因为内心正直而心胸开阔。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之所以能保持高洁的节操,是因为心中没有杂念,心境坦荡。

第四句“兼之外视闲”,意谓同时还能超然物外,看破世间一切。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既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又能洞察事物的真谛,从而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接下来四句写诗人的日常生活。第五句“垂纶非钓国”,意思是说垂钓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是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第六句“好学异希颜”,意思是说学习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出于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第七句“落日登高屿”,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西下,诗人登上高高的岛屿,俯瞰着远方的山水。最后一句“悠然望远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展现了一个隐逸之士的形象。他既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又能够洞察事物的真谛,从而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同时,他也懂得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点,既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又不会过分沉迷其中。这种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