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已三出,幸从江上回。
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
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
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
鱼鳖乐仁政,浮沉亦至哉。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如下: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直道已三出,幸从江上回。
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
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
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
鱼鳖乐仁政,浮沉亦至哉。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注释:
-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向使君(指高适)献上优美的园林景色。
- 直道:正直的道路。已三出:已经多次被提拔或升迁。
- 幸:有幸、得遇。从江上回:从江上行船归来。
- 新居:新的居所。茅茨:用茅草覆盖的屋顶,也指简陋的房屋。迥:远。
- 起见:抬头便看到。秋云开:秋天的云彩展开。
- 次:停泊、停靠。舟楫:船只和桥梁。
- 二桥:指鹳雀楼上的两座桥。交往来:来往的行人。
- 楚言:楚国的语言,这里泛指楚国的方言。满邻里:遍布周围的邻里。
- 雁叫喧池台:大雁在池塘上鸣叫。
- 鱼鳖:鱼和鳖,泛指水族。乐仁政:乐于享受仁政。
- 浮沉亦至哉:比喻人的命运像水中的鱼鳖一样自由自在地游动。
- 小山:指庐山。小山宜大隐:小山适合隐居。
- 要自望蓬莱:应该自己向往神仙生活的地方——蓬莱仙岛。
赏析: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