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河。
俱从泛舟役,近隔洞庭波。
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
无因得相见,却恨寄书多。

潭州使院书情寄江夏贺兰副端

戴叔伦笔下深情诗意

  1. 诗词原文
    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河。
    俱从泛舟役,近隔洞庭波。
    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
    无因得相见,却恨寄书多。
  2. 译文注释
  • 云雨:指自然景象与人事变迁的交织,象征情感的起伏波动。
  • 一萧散:形容事物或心情的消散、离散状态。
  • 悠悠关复河: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河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
  • 俱从泛舟役:共同参与泛舟旅行,反映了诗人与他人共同经历的情感体验。
  • 近隔洞庭波:洞庭湖波涛汹涌,象征着诗人与家乡之间的距离感。
  • 楚水:指的是长江中的一段,即“楚江”。
  • 秋风:秋天的风,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气氛。
  • 今又过:再次到来,表达了时光易逝、季节更迭的感慨。
  1. 赏析
    《潭州使院书情寄江夏贺兰副端》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在任职潭州时写下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画面感的词语和意象,如云雨、关河、泛舟、洞庭波等,通过这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离别与重逢的情景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2.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戴叔伦的仕途有关。据传,戴叔伦曾在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任职,期间与贺兰副端有过书信往来。诗中“云雨一萧散”可能是描述两人书信往来频繁,感情深厚,如同天上的云雨般连绵不断。同时,“悠悠关复河”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俱从泛舟役”则暗示了他们曾经共同参与泛舟旅行的经历;而“近隔洞庭波”则可能表达了他们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3. 名家点评
    清代文学家王琦在《李太白集注》中提到:“此篇纯以情景为主,不假雕饰。”他赞赏这首诗以情景并举的表现手法,认为它能够直接触动读者的心灵,无需过多的修饰。另一位宋代学者陈善则在其著作《扪虱新录》中评价道:“其词婉约,其意深长。”他称赞戴叔伦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
  4. 现代应用
    《潭州使院书情寄江夏贺兰副端》作为戴叔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也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文学欣赏和创作中,人们可以通过学习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情感表达和艺术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文化传播方面,这首诗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在教育领域,这首诗也可以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