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迹昼苍茫,沙腥古战场。
逢春多霰雪,生计在牛羊。
冷角吹乡泪,乾榆落梦床。
从来山水客,谁谓到渔阳。

《塞上》

空迹昼苍茫,沙腥古战场。

逢春多霰雪,生计在牛羊。

冷角吹乡泪,乾榆落梦床。

从来山水客,谁谓到渔阳。

注释:

  1. 空迹昼苍茫:指空旷的遗迹在白天显得苍茫无际。
  2. 沙腥古战场:形容曾经的战场充满了沙尘和血腥的味道。
  3. 逢春多霰雪:指每到春天,经常下雪,天气寒冷。
  4. 生计在牛羊:指靠放牧为生。
  5. 冷角吹乡泪:形容寒冷的边疆风吹得让人感到悲伤,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6. 乾榆落梦床:指在荒凉的边关,梦中常常会看到干燥的榆树落下,如同在梦中看到了家乡的情景。
  7. 从来山水客:意指那些喜欢游历山水的人。
  8. 谁谓到渔阳:意思是说谁说他到了渔阳这个地方呢?渔阳是古代地名,这里代指边远荒凉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艰苦,以及旅人的生活状态。首句“空迹昼苍茫”直接点明了景象,即空旷的地域在白天显得苍茫无际。这种苍茫不仅指地理上的空旷,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与迷茫。接着,“沙腥古战场”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荒凉与血腥味。这样的场景常常令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反映了边疆环境的恶劣和不稳定。

接下来的两句“逢春多霰雪,生计在牛羊”,则转向了生活的实际状态。虽然春天时节常有降雪,但这对于放牧的人来说,却是必要的,因为牛羊需要足够的草料来维持生命。这一句透露了旅人在艰难环境中的生存之道,他们必须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来维持生活。

诗的后半部分,“冷角吹乡泪,乾榆落梦床”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边疆生活的无奈感伤。这里的“冷角”和“乾榆”都是边塞特有的景物,它们在诗人心中唤起了深深的乡愁。而“落梦床”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思绪万千的情景,反映出他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

“从来山水客,谁谓到渔阳”两句则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它表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无论是喜欢游历山水的人,还是被迫来到边塞的士兵,他们其实都身处同一个世界——那就是人生旅途中的苦难与挑战。这种理解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他对现实境遇的无奈接受。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旅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个充满艰辛与挑战的世界。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