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玉一尘轻,粒粟山丘重。
唐虞贵民食,只是勤播种。
前圣后圣同,今人古人共。
一岁如苦饥,金玉何所用。
【注释】
片玉:指微小的玉。一尘:指微小的尘土。粒粟:指小米,粟是古代对小米的称呼。山丘:指大山。唐虞贵民食:指古代帝王以百姓为重。前圣后圣同:指历代圣贤都重视农业。古人共:指古人与今人一样。苦饥:指农民遭受饥饿。
【译文】
小小的玉片和微不足道的尘埃相比,都是那么轻;而一粒粒的谷子和山丘相比,又显得那么沉重。古代的帝王都把百姓的生活放在首位,只因为勤于耕种才有了粮食。历代的圣贤们,无论是在前还是在后,他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如今虽然丰收了,但人们却依旧过着饥饿的生活,那金玉又有什么用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全诗通过描写古往今来统治者重视农业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命运。
“一片玉”与“一尘”相对,突出玉的珍贵。“轻”与“重”相对,突出了粒粟的沉重。“粒粟山丘”比喻颗粒归仓,说明粮食来之不易。“唐虞”是传说中尧舜时代,也是理想的时代,诗人以此作为反衬,表明自己所处的时代虽已大有发展,但仍不如唐虞时代理想。
“前圣后圣同”,意在强调历代帝王都一样重视农业。“前圣后圣同”句中的“圣”字用得十分巧妙,它不仅指历史上有才德的人(如尧舜)也指帝王。“今人古人共”,意为当今的皇帝和古代的帝王是一样的,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百姓。这两句是说,不论古今,无论什么朝代,君主们都是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岁”与“苦”相对应,指出了百姓们一年到头都在受苦。“苦饥”是说农民常年受饿。“金玉何所用”,这句是说即使有了丰富的粮食,但如果没有好的政策来利用这些粮食,它们又有何用呢?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忧虑之情,他担心的是,尽管有了充足的粮食,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运用,那么这些粮食又能发挥多少作用呢?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和现代统治者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命运。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