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宴坐移年月,锡杖承恩诣丹阙。
先朝亲与会龙华,紫禁鸣钟白日斜。
宫女焚香把经卷,天人就席礼袈裟。
禅床久卧虎溪水,兰若初开凤城里。
不出嚣尘见远公,道成何必青莲宫。
朝持药钵千家近,暮倚绳床一室空。
掖垣挥翰君称美,远客陪游问真理。
薄宦深知误此心,回心愿学雷居士。
【注释】
玉山:即玉京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山。宴坐:指道士在山中清修。锡杖:指佛教和尚用的拐杖。丹阙:指皇帝的住所。紫禁:是北京故宫的旧称。鸣钟:报晓的钟声。宫女:指皇宫里的女官。天人:指神仙。袈裟:僧尼穿的一种衣袍。禅床:僧人打坐用的木床。虎溪水:虎溪,位于浙江绍兴,相传为大禹治水的一条河流。凤城:京城长安,古称凤城。不出嚣尘:不与世俗接触。远公:即慧远禅师,南朝梁武帝时期高僧。青莲宫:即清凉台,南朝梁武帝曾在这里礼佛。朝持药钵:早晨携带医药用具,指行医。暮倚绳床:傍晚坐在绳床上休息。掖垣:宫门旁的围墙。君称美:君王称赞我。远客:远离家乡的人。陪游:陪伴着游览。问真理:询问佛家道理。薄宦:微贱的官职。雷居士:雷次宗,晋代僧人,有学问,能讲经说法,世称“雷居士”。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绝句,作者通过赞美玉山观禅师兰若的美丽,抒发了自己出尘远俗、学道成佛的愿望。
首联“玉山宴坐移年月,锡杖承恩诣丹阙。”描绘了玉山观禅师兰若的宁静美丽,以及自己在此清修的心境。
颔联“先朝亲与会龙华,紫禁鸣钟白日斜。”描述了先帝亲自来此参加盛会的场景,以及夕阳西下的景象。
颈联“宫女焚香把经卷,天人就席礼袈裟。”描绘了宫女们虔诚地焚香念经,天人也纷纷入座,准备接受佛法的情景。
尾联“禅床久卧虎溪水,兰若初开凤城里。不出嚣尘见远公,道成何必青莲宫。”表达了自己渴望脱离世俗纷扰,向禅师学习佛法的愿望。
这首诗以玉山观禅师兰若的美丽景象为背景,通过对禅师兰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向往清静、追求佛道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重视和推崇。
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通过对玉山观禅师兰若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