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子高第日,正从相公丧。
哀情逢吉语,惝恍难为双。
暮宿偃师西,徒展转在床。
夜闻汴州乱,绕壁行彷徨。
我时留妻子,仓卒不及将。
相见不复期,零落甘所丁。
骄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
忽如在我所,耳若闻啼声。
中途安得返,一日不可更。
俄有东来说,我家免罹殃。
乘船下汴水,东去趋彭城。
从丧朝至洛,还走不及停。
假道经盟津,出入行涧冈。
日西入军门,羸马颠且僵。
主人愿少留,延入陈壶觞。
卑贱不敢辞,忽忽心如狂。
饮食岂知味,丝竹徒轰轰。
平明脱身去,决若惊凫翔。
黄昏次汜水,欲过无舟航。
号呼久乃至,夜济十里黄。
中流上滩潬,沙水不可详。
惊波暗合沓,星宿争翻芒。
辕马蹢躅鸣,左右泣仆童。
甲午憩时门,临泉窥斗龙。
东南出陈许,陂泽平茫茫。
道边草木花,红紫相低昂。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全诗共八十六句,每四句为一句,共分为十章。

首章: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译文:今日我非常遗憾地赠送给你这首诗。
注释:此日:指今日,即今天。可:可以,值得。赠:赠送。
赏析:此诗以“此日足可惜”作开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遭遇不幸的同情与惋惜之情。

第二章:闻子高第日,正从相公丧
译文:听说你考取功名之日,正是我随相公赴任途中去世之时。
注释:闻子高第:听闻你考中第一名。高第: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正从:正好赶上。相公:指朝廷大臣。
赏析:此诗以“闻子高第日,正从相公丧”作第二句,既交代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背景关系,又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慰问。

第三章:哀情逢吉语,惝恍难为双
译文:悲哀的心境遇到了吉祥的话语,心中恍惚难辨真假。
注释:哀情:悲哀的心情。吉语:吉利的话语。惝恍:形容心神不定、迷惘不清。难为双:难以分辨真假。
赏析:此诗以“哀情逢吉语,惝恍难为双”作第三句,描绘了作者在听到朋友喜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四章:暮宿偃师西,徒展转在床
译文:傍晚时分我在偃师县西部住宿,只能在床上辗转反侧。
注释:暮宿:傍晚时住宿。偃师西:指偃师县西部。徒展转:只能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赏析:此诗以“暮宿偃师西,徒展转在床”作第四句,描绘了作者在偃师县西部住宿时无法入睡的情景。

第五章:夜闻汴州乱,绕壁行彷徨
译文:夜里听到汴州有变乱的消息,只好绕着墙走,心中徘徊不已。
注释:夜闻:夜里听见。汴州乱:指汴州地区发生叛乱。
赏析:此诗以“夜闻汴州乱,绕壁行彷徨”作第五句,展现了作者在听到汴州变乱消息时的无奈和恐慌。

第六章:我时留妻子,仓卒不及将
译文:当时我只能留下妻子儿女,匆忙之中来不及带走他们。
注释:我时留:当时我只身留下。妻子儿女:指妻儿。仓卒:匆忙。不及:来不及。将:带领,带走。
赏析:此诗以“我时留妻子,仓卒不及将”作第六句,反映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不得不舍弃家人的无奈心情。

第七章:相见不复期,零落甘所丁
译文:我们相见的次数已经不多了,各自离散,心中充满了悲伤。
注释:相见复:相见的次数。期:约定的时间。零落:离散。甘所丁:心中充满悲伤。
赏析:此诗以“相见不复期,零落甘所丁”作第七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后内心的悲痛与不舍。

第八章:骄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
译文:孩子还小,还没有断奶,每每想起他,心里就止不住地思念。
注释:骄儿:指年幼的孩子。未绝乳:还没断奶。念之:想起他。不能忘:心里止不住地思念。
赏析:此诗以“骄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作第八句,描绘了作者对年幼孩子的深深关爱与牵挂。

第九章:忽如在我所,耳若闻啼声
译文:忽然之间仿佛就在我的身边,就像听到了他的哭泣声一样。
注释:忽如:忽然之间。在:在我。耳若:好像耳朵听见。啼声:哭泣的声音。
赏析:此诗以“忽如在我所,耳若闻啼声”作第九句,展现了作者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第十章:中途安得返,一日不可更
译文:不知道何时才能返回家乡,一天之内也不能改变。
注释:中途:中途的时候。安得:怎么能够。返:返回。一日:一天。不可更:不能改变。
赏析:此诗以“中途安得返,一日不可更”作第十句,表达了作者对回家之路遥遥无期的无奈与期盼。

第十一章:俄有东来说,我家免罹殃
译文:忽然间有人说起东方的事情,我们家就能免受灾祸。
注释:俄有:忽然间有人这样说。说:说话。东边:指东方的地方。家免罹殃:我们家就能免受灾祸。
赏析:此诗以“俄有东来说,我家免罹殃”作第十一句,描绘了作者在听到好消息后的欣喜心情。

第十二章:乘船下汴水,东去趋彭城
译文:乘坐船只顺着汴水而下,向东前往彭城。
注释:乘:乘坐。下汴水:顺着汴水而下。趋彭城:前往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
赏析:此诗以“乘船下汴水,东去趋彭城”作第十二句,展现了作者离别故乡、远赴他乡的悲壮景象。

第十三章:从丧朝至洛,还走不及停
译文:从洛阳护送灵柩回朝,赶回来的路上也来不及停留休息片刻。
注释:从丧朝:从洛阳护送灵柩回朝。洛:洛阳。还走:赶路回来。及:来得及。
赏析:此诗以“从丧朝至洛,还走不及停”作第十三句,描绘了作者在护送灵柩回朝过程中的艰辛与劳累。

第十四章:假道经盟津,出入行涧冈
译文:借道经过盟津时,进出时都在山涧里行走。
注释:假道:借道经过。盟津:地名,位于黄河渡口,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出:出去。入:进去。涧冈:山里的小路。
赏析:此诗以“假道经盟津,出入行涧冈”作第十四句,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艰难跋涉的场景。

第十五章:日西入军门,羸马颠且僵
译文:太阳向西落下军营的大门时,疲惫的马匹也快要跌倒了。
注释:日西:太阳向西落。入军门:进入军营大门。羸:疲弱。马颠且僵:疲惫的马匹将要跌倒了。
赏析:此诗以“日西入军门,羸马颠且僵”作第十五句,描绘了作者旅途劳顿、疲惫不堪的情景。

第十六章:主人愿少留,延入陈壶觞
译文:主人希望我稍作停留,端上酒给我喝。
注释:主人:指招待客人的主人。少留:稍作停留。陈壶觞:端上酒器给客人斟酒。
赏析:此诗以“主人愿少留,延入陈壶觞”作第十六句,展现了主人对作者的热情款待与关心。

第十七章:卑贱不敢辞,忽忽心如狂
译文:我虽然地位卑微,也不敢推辞,只是心里如同被惊扰一样。
注释:卑贱:地位低下。不敢辞:不敢推辞。忽忽心如狂:心里如同被惊扰一样。
赏析:此诗以“卑贱不敢辞,忽忽心如狂”,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谦逊的心态。

第十八章:饮食岂知味,丝竹徒轰轰
译文:吃喝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听那乐器声音,只觉得它们震耳欲聋。
注释:饮食:《诗经》中的一篇名。《毛序》云:“美先王之德也。”《毛传》:“食者,民之所生也;物者,事之所成也。饮食所以养性也。”知味:知道什么味道。丝竹:《诗经》中的一种乐器的名称。《毛传》:“丝曰弦乐,竹曰管乐。”轰轰轰:《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夫子言‘韶’:‘尽美矣,又尽善矣!’……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为之改易。”这里用其典故表示乐器的声音很大很响。
赏析:此诗以“饮食岂知味,丝竹徒轰轰”作第十八句,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助。

第十九章:平明脱身去,决若惊凫翔
译文:等到黎明时分我便脱身离开,像惊飞的野鸭那样自由自在。
注释:平明:黎明时分。脱身去:脱身离开。决若惊凫翔:像惊飞的野鸭那样自由飞翔。
赏析:此诗以“平明脱身去,决若惊凫翔”作第十九句,展现了作者脱胎换骨般的转变与豪情壮志。

第二十章:黄昏次汜底,泛舟横江行
译文:黄昏时分我来到了汜底,乘船横渡长江向东航行。
注释:次:来到。汜底: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附近。泛舟横江行:乘船横渡长江向东航行。
赏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