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
行行二月暮,乃及徐南疆。
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
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殇。
仆射南阳公,宅我雎水阳。
箧中有馀衣,盎中有馀粮。
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
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
别离未为久,辛苦多所经。
对食每不饱,共言无倦听。
连延三十日,晨坐达五更。
我友二三子,宦游在西京。
东野窥禹穴,李翱观涛江。
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
淮之水舒舒,楚山直丛丛。
子又舍我去,我怀焉所穷。
男儿不再壮,百岁如风狂。
高爵尚可求,无为守一乡。

注释:

此日:今天。

足可惜赠:很值得纪念。

张籍:诗人的朋友。

百里不逢人:走了很远的路,还没有遇到一个人。

角角雄雉鸣:雄雉的叫声。

行行:行走、前进的样子。

乃及徐南疆:终于到了徐州以南的地区。

下马步堤岸:下马走在堤岸上。

上船拜吾兄:登上船来向我兄弟行礼。

谁云经艰难:谁说经历艰辛呢?

百口无夭殇:全家人都不会有死伤。

仆射南阳公:曾任过南阳太守。

宅我雎水阳:在雎水的南边为我建了房子。

箧中有馀衣,盎中有馀粮:家里还有多余的衣物和粮食。

闭门读书史:关起门来阅读历史书籍。

窗户忽已凉:忽然感到室内有些凉快。

子岂知我情:你哪里知道我的心情。

别离未为久,辛苦多所经:离别的时间并不长,但经历了许多辛劳。

对食每不饱,共言无倦听:吃饭的时候常常吃不饱,但一起谈论时没有厌倦的意思。

连延三十日:连续三十多天。

晨坐达五更:清晨起床坐到天亮。

我友二三子:我的朋友们。

宦游在西京:都在西京城中做官。

东野窥禹穴,李翱观涛江:指李翱曾到大禹治水的河床(禹穴)去考察,又看到长江的波涛滚滚。

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辽阔万里的天地中,能相会的机会多么难得。

淮之水舒舒,楚山直丛丛:淮水宽广而平缓,楚地群山高耸入云。

子又舍我去,我怀焉所穷:你又要离开了,我心中充满了忧愁和思念。

男儿不再壮,百岁如风狂:男子汉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强壮了,百年之后就像狂风般飘荡。

高爵尚可求,无为守一乡:高官厚禄还可以得到,不要只守着一方土地。

【赏析】

《别张籍》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当时诗人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与好友张籍有诗酒交游之情。这首诗是诗人应友人之请而赠给张籍的一首酬答之作。

首联“此日”二字领起全篇,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千里独行人”一句,以“千里”总括全诗内容,突出了张籍孤身远行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同情。颔联“角角雄雉鸣”,用声音来表现雄雉的威猛;“行行二月暮”,用行动来表现行程的漫长。两句互文见义,既写出了诗人对友人远行途中的关心,也表明了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颈联“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写诗人与张籍分别时的情景。下马步行到堤岸上,登船向张籍行拜礼以示敬意。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朋友之间亲密、真挚的关系。尾联“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殇”,是说张籍历尽艰辛,却平安无事,自己衷心祝愿他全家都能幸福安康。最后两句“男儿不再壮,百岁如风狂”,是诗人对张籍的安慰与鼓励,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叹。

这首诗以送别张籍为题,从诗人与张籍的交往中生发感慨,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艰难的慨叹,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情景交融,意境开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