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
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
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把握。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诗句中的“少年”“饮酒”“菊花”等关键字词,分析诗句大意。
译文:
年轻时我饮酒,常常看到菊花盛开。
今天再来饮酒,不再看到菊花了。
每次看到菊花,总是长叹不止。
手忙脚乱地摘满手的菊花,走的时候把菊花带回家。
如今没有菊花可看,只能独自叹息悲愁。
赏析:
此诗写自己与菊花的关系。诗人在青年时代喜欢饮酒,而菊花又是诗人喜爱的对象。因此,当看到菊花盛开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到了晚年,诗人已无法再看到菊花,于是,每当他见到菊花,便不禁感叹,手忙脚乱地摘满双手的菊花,然后把它带回家。最后,诗人又无奈地发现,自己没有菊花可观赏,只好独自一人叹息。全篇以“菊”为中心意象,抒发了诗人晚年孤独寂寞的情怀。
【答案】
示例一:
译文:
年轻时我饮酒,常常看到菊花盛开。
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
译文注释:
年轻时我喜欢饮酒,经常见到菊花盛开。
现在来喝酒,不再看到菊花了,每次看见菊花,总是长叹不已。
译文注释:
我年岁渐老,不能如少年时那样饮酒了,现在看到菊花,总是长叹不已。
译文注释:
(1)“少年饮酒时”一句中“少年”是时间状语,指年轻时;“踊跃”是动词,意思是高兴地、欢欢喜喜地;“见菊花”指看到了盛开的菊花;“踊跃见菊花”的意思是高兴得欢欢喜喜地看到盛开的菊花。
(2)“今来不复饮”一句中“今来”是时间状语,指今天;“不复饮”是动词,意思是已经不再喝;“每见恒咨嗟”的意思是每次看到菊花,都是长叹不已。
译文注释:“每见恒咨嗟”的意思是每次看到菊花,都是长叹不已。
译文注释:
(3)“伫立摘满手”一句中“伫立”是动词,意思是站立着;“摘满手”是动词,意思是用手把花摘下来。
(4)“行行把归家”一句中“行行”是动词,意思是慢慢地走着;“把归家”是动词,意思是带着花回家。
译文注释:“把归家”是动词,意思是带着花回家。
译文注释:
(5)“此时无与语”一句中“此时”是名词,意思是这时;“无与语”是动词,意思是没有可以说话的人。
译文注释:“无与语”是动词,意思是没有可以说话的人。
译文注释:
(6)“弃置奈悲何”一句中“弃置”是动词,意思是抛弃;“奈悲何”是副词,意思是怎么能够悲伤呢!
译文注释:“弃置”是动词,意思是抛弃;“奈悲何”是副词,意思是怎么能够悲伤呢!
译文注释:
示例二:
译文:
年轻时我饮酒,常常看到菊花盛开。
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
译文注释:
那时我喜爱喝酒,经常看到菊花盛开。
如今再来饮酒,不再看到菊花了,每次看到菊花,总是长叹不已。
译文注释:
那时我喜爱喝酒,经常看到菊花盛开。
如今再来饮酒,不再看到菊花了,每次看到菊花,总是长叹不已。
译文注释:
(1)“少年”“饮酒”“菊花”“踊跃”“见菊花”“踊跃见菊花”这几句都是描写自己年轻时喜欢喝酒并看到菊花的情景。
(2)“今来”“不复饮”“每见”都是描写自己年岁渐老,不善于饮酒并看到菊花的情景。
(3)“惆怅”“行行”“把归家”三句都描写自己看到菊花后惆怅不已,手忙脚乱摘花并带回家的情景。
译文注释:“惆怅”是形容词,意思是忧愁;“惆怅不已”是动词短语,意思是愁苦到极点;“惆怅”是形容词,意思是忧愁;“惆怅”是形容词,意思是忧愁。
译文注释:“行行”是副词,意思是慢慢地走着;“把归家”是动词短语,意思是带着花回家。
译文注释:“无与语”是动词短语,意思是没有可以说话的人;“弃置奈悲何”是动词短语,意思是怎样能够悲伤呢?
译文注释:“弃置”是动词,意思是抛弃;“奈悲何”是副词短语,意思是怎么能够悲伤呢?
译文注释:
这首诗写自己与菊花的关系。诗人在青年时代喜欢饮酒,而菊花又是诗人喜爱的对象。因此,当看到菊花盛开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到了晚年,诗人已无法再看到菊花,于是,每当他见到菊花,便不禁感叹,手忙脚乱地摘满双手的菊花,然后把它带回家。最后,诗人又无奈地发现,自己没有菊花可观赏,只好独自一人叹息悲愁。全篇以“菊”为中心意象,抒发了诗人晚年孤独寂寞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