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
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
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
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
【注释】
杨凝:指杨凝,字子云(见李华《故大理卿杨公行状》)。陆歙州:指陆粲,字景文(见王定保《唐摭言》)。期七十:谓七十岁寿辰。期,期限,约定的时间。才半:指年仅五十四岁便去世了。蹉跎:虚度光阴。知己:知心朋友。恸:悲伤。滂沱:形容泪下如雨。
【赏析】
这首诗是悼念友人之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他的死表示哀悼之情。
首联两句,点出死者之死期已到。“人皆期七十”,即人们都知道人的寿数有七十七岁,这是普遍接受的常识。然而诗人却以“才半岂蹉跎”来否定这一常识,认为他的死是不合常理的,是不该发生的。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悲痛和惋惜心情。
颔联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哀痛。“并出知己泪”,意谓自己和知心人都流下了眼泪,可见死者生前与友人感情深厚。而“自然白发多”,则是说自己的发须都白了,说明死者生前对自己的关怀备至。这里诗人用典,化用了汉代梁鸿的妻子孟光给梁鸿梳理头发的传说故事,表明自己对知音的敬重。
颈联两句,写诗人为友人痛哭的情景。“晨兴为谁恸”,“晨兴”指早晨起床后思念亡友,“恸”即伤心痛哭;“还坐久滂沱”,意谓坐着想得时间太长,眼泪流得太多,以至湿透了衣襟。这里用“滂沱”来形容泪水之多,极言悲痛之深。“滂沱”,本指大雨倾盆而下的样子,此处用来形象地描写泪水纵横的样子。
尾联两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哀悼之情。“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意谓我们曾经讨论诗文、畅谈心事,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再也找不回来。这里用典,化用了汉乐府古辞《箜篌引》中的“弦歌易水送别去,去者莫复反”。末句“已矣可如何”,意为已经无法挽回了,无可奈何。
这首诗语言简练质朴,风格沉郁顿挫,感情真挚深沉,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