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各平分,一气不可兼。
隆寒夺春序,颛顼固不廉。
太昊弛维纲,畏避但守谦。
遂令黄泉下,萌牙夭句尖。
草木不复抽,百味失苦甜。
凶飙搅宇宙,铓刃甚割砭。
日月虽云尊,不能活乌蟾。
羲和送日出,恇怯频窥觇。
炎帝持祝融,呵嘘不相炎。
而我当此时,恩光何由沾。
肌肤生鳞甲,衣被如刀镰。
气寒鼻莫嗅,血冻指不拈。
浊醪沸入喉,口角如衔钳。
将持匕箸食,触指如排签。
侵炉不觉暖,炽炭屡已添。
探汤无所益,何况纩与缣。
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潜。
荧惑丧缠次,六龙冰脱髯。
芒砀大包内,生类恐尽歼。
啾啾窗间雀,不知已微纤。
举头仰天鸣,所愿晷刻淹。
不如弹射死,却得亲炰燖。
鸾皇苟不存,尔固不在占。
其馀蠢动俦,俱死谁恩嫌。
伊我称最灵,不能女覆苫。
悲哀激愤叹,五藏难安恬。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一首咏物诗。前半部分写自然界中动物的苦寒,后半部分写人对自然界的无情摧残。全诗通过咏叹各种动物在严寒中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的忧惧和对人类自身的警惕。
“苦寒”二字为题,总揽全篇。首联以四时之平分,一气之不可兼,突出了冬寒的特点。颔联用神话故事,说明冬季的寒冷夺去了春天的生机。颈联写天地之间万物皆惧避严寒,唯黄泉下的生物还顽强地生存着。尾联写草木不抽,百味失味,禽兽死亡。这六句,以自然界的生物来反衬人的冷酷无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破坏的忧惧之情。
第二段由动物写到人,借动物之苦寒来反映人类的无情。首句写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恩光无法照耀到自己。次句用日出日落来比喻日月之尊,暗喻人类的尊贵。三至五句写人们对自然界的残酷行为,如太阳被羲和送走,月亮被贪心的人偷走,而它们却不能活命。最后两句写人类自身也受到自然界的伤害,如皮肤长满鳞甲,衣被像刀镰一样锋利。这六句,以自然界的生物来反衬人类自身的凶残,表现了诗人对人类社会的担忧。
整首诗句式整齐,对偶工稳,用典贴切,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