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西来何施为,扰扰四海争奔驰。
构楼架阁切星汉,夸雄斗丽止者谁。
僧伽后出淮泗上,势到众佛尤恢奇。
越商胡贾脱身罪,圭璧满船宁计资。
清淮无波平如席,栏柱倾扶半天赤。
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影沉潭底龙惊遁,当昼无云跨虚碧。
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
愈昔从军大梁下,往来满屋贤豪者。
皆言澄观虽僧徒,公才吏用当今无。
后从徐州辟书至,纷纷过客何由记。
人言澄观乃诗人,一座竞吟诗句新。
向风长叹不可见,我欲收敛加冠巾。
洛阳穷秋厌穷独,丁丁啄门疑啄木。
有僧来访呼使前,伏犀插脑高颊权。
惜哉已老无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
临淮太守初到郡,远遣州民送音问。
好奇赏俊直难逢,去去为致思从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注释与赏析:

送僧澄观

注释:
这首诗是诗人送给一位名叫澄观的僧人的。

译文:

浮屠(佛教徒)从西边来到这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纷扰四海,争抢奔驰。
他们修建高楼大厦,高到星星和银河之间,但他们炫耀的雄姿和华丽装饰究竟为了谁?(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才能。)
僧人在淮河、泗水一带出现之后,他们的势力扩展到了众佛之中,也显得特别恢宏奇特。
越商胡贾脱身罪责,用圭璧装满船只,难道只是为了计算钱财(他们是为了赎罪,而不是为了追求财富)。
清淮没有波涛,平静得就像席子一样,而栏柱却倾覆,好像支撑不起半天的太阳。
火烧水转,地面被扫得一空,突然之间,一座塔耸立在三百尺的高处。
影子沉没到潭底,龙也被惊动逃走了,即使是白天也没有云彩覆盖在它上空的碧空(这座塔非常壮观)。
请问建造这座塔的人是谁呢?听说是道人澄观,而他的名字却在名录中。(虽然澄观只是一个僧人,但因为他的才能,他被当时的官府所重用)。
过去我曾在大梁下当兵,那时往来的都是些贤豪之士,他们都说澄观虽是个僧人,却有着公才吏用的才能,当今无人能及。
后来他得到了徐州的辟书,那些纷纷过客又该如何记住他呢?人们说他是一个诗人,他的诗句让人耳目一新。
他总是向风而长叹,但他的形象却是如此难以相见,我真想收敛一下我的官帽,去看一看他。

洛阳穷秋厌穷独

注释:
洛阳这个季节已经很萧条了,我感到厌倦和孤独。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澄观的宏伟建筑和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通过这些描述,李白表达了对这位僧人的敬仰之情。

后四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他渴望与人交往,但又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无法做到这一点。

后四句描绘了诗人对澄观深深的思念之情。他希望见到这位僧人,但又害怕自己的身份会阻碍这一愿望的实现。

最后两行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他感到孤独和厌倦,但又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

整首诗以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他对澄观的敬仰、思念以及孤独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