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路上山阴雪,中有玉人持玉节。
宛委山里禹馀粮,石中黄子黄金屑。
剡溪剡纸生剡藤,喷水捣后为蕉叶。
欲写金人金口经,寄与山阴山里僧。
手把山中紫罗笔,思量点画龙蛇出。
政是垂头踏翼时,不免向君求此物。

【注释】

1.剡纸:即剡溪纸,用剡溪出产的藤皮造纸。

2.玉人:指美女。持玉节:手持玉制的权杖。

3.宛委山: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因藏书丰富而得名。禹馀粮:即禹余粮石,产自南阳地区,质地坚硬。

4.黄子黄金屑:黄子是黄色的果实,黄金屑是指从黄色果实中提炼出来的黄金粉末。

5.喷水捣后为蕉叶:《太平御览》卷九七五引《神农本草经》云:“以水和之,则可写物。”这里指将纸张揉搓成蕉叶状。

6.金人金口经:《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汉武帝内传》云:“黄帝得神书于青陵台,其字金行,故号金经。”这里指用金箔写成的经书。

7.寄与山阴山里僧:《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异闻记》载:“山阴县有山庙,每岁五月五日,县令送一女妓至山下,以竹枝作乐,歌曰:‘我乘白鹿来,山路永悠哉’。令问此歌之意,女妓曰‘我昔尝登此岭,见有山庙,今复来此。山庙中有金人,持金简,以授庙神。庙神乃言此庙之神,名山阴,昔为舜妃,后为吴王阖闾夫人,亦名大姬。山阴者,舜妃所居也。今山上有大丘祠之。山阴庙前有石柱下刻‘大丘’二字,上镌‘舜妻’二字。又石柱下刻‘禹馀粮’三字,上镌‘禹馀山’三字。此皆禹馀粮也。又有石柱下刻‘禹馀黄’三字,上镌“禹馀黄”三字。此皆禹馀黄也。又石柱下刻‘禹馀金屑银膏’四字,上镌‘禹馀金屑银膏’四字。此皆禹馀金屑银膏也。禹馀粮石、禹馀黄石、禹馀金屑银膏,并禹馀遗物也。山阴山庙,今谓之禹馀山庙。禹馀山庙,今名大丘庙。”

8.垂头踏翼:《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异闻记》云:“昔有一人,常思欲飞腾而去,遂入深山中,遇一仙道。仙道教之曰:‘吾能令汝垂头踏翼,便可飞腾也。’试而之,果如其言。此人自此遂能飞腾而去。后人因其飞腾而去,遂号此人为垂头踏翼人也。”这里比喻书写经书的技艺高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山阴山中一位僧人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僧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书法水平的自信,同时借僧人之手将自己所书写的经书带给了远方的朋友。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