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方之赤,在胡之舶。
其利乃博,我土旷兮。
我居阗兮,我衣不白兮。
朱紫烂兮,传瑞晔兮,相唐虞之维百兮。
诗句释义:
-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这一句可能是在说明这首诗的内容或主题属于古代的篇章,其中“什”和“亡”都是古代文献的组成部分。
- “苏方之赤,在胡之舶”:这里提到了“苏方”,即指中国。而“在胡之舶”则表明有货物(可能为丝绸或其他物品)通过或来自远方的国家(胡地),暗示了对外贸易的存在。
- “其利乃博,我土旷兮”:这里的“其利乃博”意味着利益广泛,而“我土旷兮”则是强调国家的广阔土地。
- “我居阗兮,我衣不白兮”: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文化自豪感和对本土特色的珍视。其中“居阗”是古代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市或地区,而“衣不白兮”可能是指当地服装的颜色。
- “朱紫烂兮,传瑞晔兮,相唐虞之维百兮”:这句中“朱紫烂兮”形容色彩斑斓,而“传瑞晔兮”则可能是在描述吉祥的象征物——瑞彩。最后一部分“相唐虞之维百兮”可能是在表达希望国家像古代的唐尧和虞舜那样繁荣昌盛,持续百年之久。
译文:
上古时代的书籍教导我们十三个章节,
苏方之地产丝织品,来自遥远的胡国。
那里的利益非常广阔,我们的土地无比辽阔。
我们在阗地居住着,穿着的衣服不是白色的。
五彩缤纷,吉祥的象征闪耀着光芒,
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像唐尧和虞舜一样,繁荣百世。
赏析: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其内涵丰富,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业活动、文化交流以及对外扩张的野心。通过对苏方与胡国之间的贸易,诗人展示了古代中国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同时,也表达了对本土文化的自豪和对未来繁荣的期望。整体上,诗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