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则移,皎皎则亏。
木实之繁兮,明年息枝。
爰处若思,胡宁不尔思。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囝一章》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这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事活动,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诗的开头两句“上古则炎炎兮,皎皎则亏”描述了自然界中太阳的运行规律,即炎热的夏季过后,寒冷的冬季随之而来。这里的“炎炎”与“皎皎”分别指代夏季和冬季,而“则炎炎兮”、“则亏”则形象地描述了季节交替的自然现象。这种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

第三句“木实之繁兮,明年息枝”描绘了树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生长繁茂、最终结果的情景。这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暗含着岁月更迭、物是人非的哲理。

第四句“爰处若思,胡宁不尔思”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感受。这里的“爰处若思”意味着在某个具体的地方或情境下产生思考,而“胡宁不尔思”则是反问,表达的是对于是否应该如此深思的疑问。这样的情感表达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人事活动的反思,传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一种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顾况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充满了哲学意味,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