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于巢,缀葺维戊。
甲兮乙兮,不宜有谬。
飞龙在天,云掩于斗。
曷日于雨,乃曰庚午。
彼日之差,亦孔斯丑。
昔在羲和,湎淫不修。
我筮我龟,莫我告繇。
胤乃征之,彝伦九畴。
君子授律,是祃是禷。
三五不备,罔克攸遂。
惠此蒸人,毋废尔事。
尔莫我从,维来者是冀。

【注释】:

  1.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诗经》中的“风”是各地的民间歌曲,“雅”是官方的正声,“颂”则是祭祀用的乐歌。《诗经》共有305篇作品。
  3. “什”,指诗篇;“补亡”,即补写残缺的篇章,这里指对《诗经》的补充和解释。
  4. 《诗经》中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政治制度、道德观念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5. “训传”是指对这些作品的讲解和阐释,通常由古代的学者们进行研究并撰写成书。
  6. “十三章”是指《诗经》中的第十三首作品,这里特指其中的一句“燕燕于巢,缀葺维戊”。
  7. “上古”指的是古代时期。
  8. “燕燕于巢”出自《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描写了鸟儿在树上筑巢的情景。
  9. “缀葺”指修整和修饰。
  10. “戊”指土星。
  11. “甲兮乙兮”出自《诗经·国风·邶风·谷风》,意思是说甲乙两个方向,不宜有错误。
  12. “飞龙在天,云掩于斗”出自《诗经·国风·鲁颂·駉》,意思是说天上的龙飞得很高,云遮住了北斗七星。
  13. “曷日于雨,乃曰庚午”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柏舟》,意思是什么时候下雨呢?就说庚午这一天。
  14. “彼日之差,亦孔丑矣”出自《诗经·国风·齐风·东方未明》,意思是那天的天气很差。
  15. “昔在羲和,湎淫不修”出自《左传·昭公十七年》,羲和是古代神话中的太阳之神,此处用来形容羲和沉迷于享乐而忽视职责。
  16. “我筮我龟,莫我告繇”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我占卜并用龟甲来预测,没有人告诉我占卜的结果。
  17. “胤乃征之,彝伦九畴”出自《尚书·益稷》,意思是我将要采取行动,遵守各种道德规范。
  18. “君子授律,是祃是禷”出自《尚书·牧誓》,意思是君子授予刑罚,这是祭拜神灵的时候。
  19. “三五不备,罔克攸遂”出自《尚书·泰誓》,意思是如果五方的星辰都不齐全,就没有办法完成使命。
  20. “惠此蒸人,毋废尔事”出自《尚书·盘庚上》,意思是要照顾这些人的生活,不要耽误你们的事务。
  21. “尔莫我从,维来者是冀”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意思是你不要听从我,而应该听从那些前来的人的意愿。
    【赏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而“颂”则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一篇,名为《燕燕于巢》,讲述了燕子筑巢的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天地自然的崇敬之情。诗人以燕子为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某些问题,如权力滥用、道德败坏等,通过诗歌的形式,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讨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