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念清凉寺,蕴空真五台。
对镜心无垢,当情心死灰。
妙理于中现,优昙空里开。
无求真法眼,离相见如来。
若能如是学,不动出三灾。

诗句释义

  1. 无念清凉寺,蕴空真五台。 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寺庙,其名为“清凉寺”,位于五台山中。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认为只有通过无念(即不执着、不分别)来体验清凉的境界,才能真正领悟五台山上蕴藏的智慧。这里的“蕴空”可能指的是五台山上的佛教文化和教义之深广,而“真五台”则是指真实的、纯净的五台山。
  2. 对镜心无垢,当情心死灰。 这句诗表达了禅宗中常见的“照见本性”的概念,即通过观察自己的心态来认识自己的本质。这里,诗人用镜子反射出内心的景象,比喻通过观察自己的心性,发现内心的清净和纯粹,就像镜子没有污垢一样。而“当情心死灰”则是进一步强调,只有当情感的波动消失,心灵才能达到一种平静的状态,如同熄灭的灰烬。
  3. 妙理于中现,优昙空里开。 这句诗描述了佛教中的“妙理”,即宇宙间存在的不可思议的道理或真理,它们在人心中显现为具体的智慧。而“优昙”一词可能指的是稀有的佛经或高僧,暗示这些道理或真理是通过稀有的高僧传授而来。这两句诗表达了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并体验到这些奇妙的道理。
  4. 无求真法眼,离相见如来。 这句诗表明真正的修行者并不追求外在的财富或地位,而是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来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这里的“真法眼”可能指的是洞察事物本质的眼睛,而“如来”则是指佛陀或者佛教中的圣者,他们超越了世俗的欲望和执着,达到了精神的自由和圆满。
  5. 若能如是学,不动出三灾。 这句诗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它鼓励读者通过学习和修行来净化心灵,去除烦恼和困扰,从而摆脱生命中的灾难和苦难。这里的“三灾”可能指的是人生中的三个重大困境或灾难,如疾病、贫穷、孤独等。诗人呼吁读者通过佛法的指导来应对这些挑战,实现心灵的平和与自在。

译文
在清凉寺中无念地修行,体会五台山蕴涵的空性真谛。
面对镜子时,心无杂念如明镜一般清澈;当感情起伏时,心灵仿佛已化为死灰般平静。
在内心深处显现的微妙道理,犹如优昙花开般的珍贵;无需寻求外物,心灵即可感受到真正的佛法。
远离世俗的贪欲与执着,如同见到佛陀般超越尘世;若能如此修行,就能抵御生活中的三灾之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禅宗思想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描绘一个修行者在清凉寺中修行的场景,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他通过对比“无念”和“有情”,强调了禅宗中“无念”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通过观察内心来认识自我、超越情感波动的思想,这种观念在禅宗中具有普遍性。此外,诗歌还强调了修行者应远离贪欲和执着,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最后,诗人通过总结性的陈述,鼓励读者通过佛法的指导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心灵的平静和自在。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的诗歌,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启示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