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颓,五岳崩,大海竭,十方空。
乾坤尚纳毛头里,日月犹潜毫相中。
此是西国那提子,示寂不起现神通。
妙德启口问不二,忘言入理显真宗。

诗句解析:

  • 须弥颓,五岳崩,大海竭,十方空。

  • 须弥:梵语Sumerā的音译,指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世界中心,这里比喻宇宙的中心。

  • 五岳崩:《山海经》中记载五座山(嵩、华、岱、衡、霍)崩塌,象征自然界的动荡。

  • 大海竭:指地球上的河流和海洋干涸,象征文明或自然的衰败。

  • 十方空:佛教用语,指所有方向的虚空,象征世界的虚空无物。

  • 乾坤尚纳毛头里,日月犹潜毫相中。

  • 乾坤:古代中国哲学中天地万物的总称,这里指宇宙。

  • 纳毛头里:字面意思是容纳毛发的空隙,比喻宇宙的广阔与深邃。

  • 毫相中:毫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相中可能指微小之物或微尘中。这表达了即使是极小的部分,也包含宇宙的全部信息。

  • 此是西国那提子,示寂不起现神通。

  • 西国那提子:可能指的是西方宗教或哲学体系中的某种存在或实体。

  • 示寂:佛教术语,指达到涅槃的状态,不再轮回。

  • 现神通:展示出超乎常人的能力或智慧。

  • 妙德启口问不二,忘言入理显真宗。

  • 妙德:形容非常美好的品德或才能。

  • 不二:佛教中的重要概念,意指一切事物本为一体,没有分别。

  • 忘言入理:指通过言语之外的理解进入事物的真理本质,强调超越语言的直观理解。

译文:
从须弥之巅到五岳崩裂,从大海的枯竭到十方虚空的辽阔,
乾坤虽大却能收纳微小如毛的空隙,日月星辰在细微之处闪烁。
这是西方神秘教义中描述的某物,它已达到了涅槃而不再转世,展现着神奇的能力。
通过美妙的言辞询问关于不二法门的问题,超越了言语直接触及真理的核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展现了一种对宇宙、自然以及精神世界深邃探索的主题。诗中通过描绘宇宙的崩溃、自然的干涸等现象,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深思。通过使用“乾坤”“大海”等意象,诗人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自然图景,同时通过“示寂不起现神通”这一表述,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世界的哲学追求。末尾部分的“妙德启口问不二,忘言入理显真宗”则进一步强调了语言之外的直观理解和超越语言的智慧。整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试图通过诗意探索生命真谛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