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宝山高,四面无行路。
惟有达道人,乘空到彼处。
罗汉若悟空,掷锡腾空去。
缘觉若悟空,醒见三生事。
菩萨若悟空,十方同一处。
诸佛若悟空,妙理空中住。
空理真法身,法身即常住。
佛身祇这是,迷人自不悟。
一切若不空,苦厄从何度。
诗句释义:
- 楞伽宝山高,四面无行路。——楞伽(Lingya),又称《楞伽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其山峰被称为”楞伽宝山”。这句表达了这座山的高大和险峻。
- 惟有达道人,乘空到彼处。——只有那些修道的人,能乘着空无的境界到达目的地。
- 罗汉若悟空,掷锡腾空去。——罗汉如果领悟到了真谛,可以像抛掷锡杖那样腾空而去。
- 缘觉若悟空,醒见三生事。——觉悟的人如果能够彻悟真理,就会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事情。
- 菩萨若悟空,十方同一处。——菩萨如果彻底理解了佛法,就可以达到任何地方都如同在自己心中一样。
- 诸佛若悟空,妙理空中住。——所有的佛如果都彻底明了真理,真理就如虚空中的真理一样存在。
- 空理真法身,法身即常住。——真理的实质就是佛的法身,而法身本身也是永恒不变的。
- 佛身祇这是,迷人自不悟。——佛的身体只是真实的东西,而那些迷失自我的人却无法理解这一点。
- 一切若不空,苦厄从何度。——如果不认识到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那么痛苦和困难又从何而来呢?
译文:
楞伽宝山高耸入云,四周没有可走的路径。
只有那些修道的人,才能够乘着虚空飞升至那山顶。
当罗汉悟透了真理,他们就像抛掷锡杖一般,自由地飞翔于天际。
当觉悟的缘觉者领悟到了真理,他们会清醒地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之事。
当菩萨彻底理解了佛法,他们就能到达任何地方都能如同在自己心中一样。
所有佛陀如果都彻底明了真理,真理就在他们的心中如虚空般永恒存在。
真理的真实本质就是佛的法身,而法身本身也是永恒不变存在的。
佛的身体只是真实的东西,而那些迷失自我的人却无法理解这一点。
如果不认识到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那么痛苦和困难又从何而来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楞伽宝山之高以及其周围环境的不可通行,象征了修行者面对的重重困难和挑战。通过描述不同悟道层次的人的行为,诗人展现了修行过程中的不同境界和深度。
诗中使用了许多佛教术语和概念,如”楞伽”(Lingya)、”罗汉”、”菩萨”、”佛”等,这些术语在佛教文化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反映了佛教修行的不同阶段和境界。
最后一句“一切若不空,苦厄从何度”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如果没有空性的观念,那么苦难和困境如何得以解脱呢?这是一个关于认知和存在状态的问题,也是禅宗思想中常见的主题。通过这个问题,诗人鼓励读者反思自己的修行和生活态度,以及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