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同一等,此是真如寺。
里有无量寿,本来无名字。
凡夫不入理,心缘世上事。
乞钱买瓦木,盖他虚空地。
却被六贼驱,背却真如智。
终日受艰辛,妄想图名利。
如此学道人,累劫终不至。

【译文】

十方诸界同归于一,此即是真如寺。

里有无量寿佛,本自无名字。

凡夫不入理,心缘世上事。

乞钱买瓦木,盖他虚空地。

却被六贼驱,背却真如智。

终日受艰辛,妄想图名利。

如此学道人,累劫终不至。

【注释】
十方:佛经中说,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众生和一切法,共成十方世界。
真如:佛教语,指真理、真实。
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
里:这里指内心。
无量寿佛:梵文音译,意为“无量寿命”,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别称。
本来:指本来面目或本质。
凡夫:指普通人。
六贼:佛教用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接触的对象。
真如智:指真正的智慧。
终日:整天,一天到晚。
累劫:佛教语。指经过无数劫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世俗之人在尘世间追求名利与修行佛法之间的矛盾冲突。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既渴望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又希望能够通过修行获得精神上的提升。然而,他却无法摆脱世俗的欲望,总是被六种感官所迷惑,不能进入真正的境界。这种矛盾和挣扎正是人性的弱点之一。而修行者则需要超越这些弱点,才能真正得到解脱。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有力,充满了哲理。通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人生的苦乐与得失。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也反映了佛教对人生的看法。佛教认为,人生中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达到无我之境才是真正解脱之道。这首诗通过对世俗之人的追求与修行者的对比,表达了这一观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