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较一皮,孙子不如儿。
坐禅胜读经,读经胜有为。
寻文不识理,弃母养阿姨。
阿姨是色身,阿娘是法体。
色身是文字,法入无为理。
文字有生灭,无相宛然尔。

【诗句释义】

  1. 一皮较一皮: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2. 孙子不如儿:这里指儿子更胜于孙子,强调了家庭中不同代际之间关系的不同表现和重要性。
  3. 坐禅胜读经:通过静坐冥想的方式比单纯的阅读经书更有益处。
  4. 读经胜有为:虽然读书可以学习到知识,但真正的行动和行为更为重要和有效。
  5. 寻文不识理:在这里,“寻文”可能指的是寻求文字或理论,而“不识理”则表明理解不了其中的道理或意义。
  6. 弃母养阿姨:描述了一个抛弃亲生母亲而去照顾另一个女性的情况。
  7. 阿姨是色身:这里的“色身”通常指的是身体或物质形态,暗示阿姨的外观或形象。
  8. 阿娘是法体:将阿姨视为具有某种精神或宗教上的重要性。
  9. 色身是文字:把人的身体比作是书写着故事的文字或记录。
  10. 法入无为理:表示通过宗教或哲学的实践可以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
  11. 文字有生灭:文字可以被创造和毁灭,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变化无常。
  12. 无相宛然尔:意味着尽管文字(象征物)的存在形式不断变化,但其本质或意义是恒定不变的。

【译文】
一皮比较一皮,儿子不如孙子。
静坐胜过诵读经典,诵读胜过有作为。
寻找文字却无法理解其意义,舍弃母亲而去照顾阿姨。
阿姨是肉体的形象,阿娘是精神上的法体。
肉体如同书写的故事,法力进入无为之理。
文字有生有死,没有固定的相貌。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家庭、文化传承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对不同代际间的互动、对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对比,以及对内在精神和外在行为的不同看法,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和文化现象。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语言,如“色身”、“法体”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帮助读者深入思考人类存在的多重维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思考,也引发了对现代生活方式和个人选择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本质的深刻洞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