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作梦事,不须论地狱。
天堂总越却,六识为僮仆。
心心无所住,处处尘不著。
五道绝人行,无心是极乐。
空里见优昙,众生作桥彴。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学佛作梦事,不须论地狱。
  • “学佛作梦事”:比喻通过修行佛法,可以像做梦一样进入一种理想状态或境界。
  • “不须论地狱”:意指通过修行,可以避免进入地狱(佛教中的一种恶行导致的悲惨境地)。
  1. 天堂总越却,六识为僮仆。
  • “天堂总越却”:意指通过修行可以达到一种超越天堂的境界。
  • “六识为僮仆”:六识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识的感知能力,这里比喻这些认识功能如同仆人一样服务于更高的精神层面。
  1. 心心无所住,处处尘不著。
  • “心心无所住”:意指心灵不受任何物质世界的束缚。
  • “处处尘不著”:意指无论在哪里,都不受世俗尘埃的影响。
  1. 五道绝人行,无心是极乐。
  • “五道绝人行”:五道指的是生老病死五种人生常态,意指通过修行已经超越了这些常人经历。
  • “无心是极乐”:意指当一个人达到了无欲无求的境地,就是达到极乐世界的状态。
  1. 空里见优昙,众生作桥彴。
  • “空里见优昙”:优昙是一个佛教用语,代表一种稀有而珍贵的景象或境界。在这里,它被用来象征一种深奥和难以捉摸的真理。
  • “众生作桥彴”:众生在这里指的是所有生命体,桥彴则是一种连接两岸的结构。这表达了一个观点:尽管生命是短暂的,但众生可以通过修行成为通往真理之路上的一座桥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超越生死轮回的精神追求。通过修行,诗人认为可以达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不受尘世影响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包括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也包括对生死等生命现象的超越。诗中的“空里见优昙”,象征着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而“众生作桥彴”则暗示了通过修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连接自己与更高精神层面的桥梁。这首诗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以实现真正的解脱和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