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有真质,斯人称最灵。
感物惑天性,触里纷多名。
祸机生隐微,智者鉴未形。
败礼因近习,哲人自居贞。
当令念虑端,鄙嫚不能萌。
苟非不逾矩,焉得遂性情。
谨之在事初,动用各有程。
千里起步武,彗云自纤茎。
心源一流放,骇浪奔长鲸。
渊木苟端深,枝流则贞清。
和理通性术,悠久方昭明。
先师留中庸,可以导此生。
译文
和静有真质,斯人称最灵。
感物惑天性,触里纷多名。
祸机生隐微,智者鉴未形。
败礼因近习,哲人自居贞。
当令念虑端,鄙嫚不能萌。
苟非不逾矩,焉得遂性情。
谨之在事初,动用各有程。
千里起步武,彗云自纤茎。
心源一流放,骇浪奔长鲸。
渊木苟端深,枝流则贞清。
和理通性术,悠久方昭明。
先师留中庸,可以导此生。
注释
- 和静: 和气与宁静,形容内心平和、稳重。
- 有真质: 具有真实的品质。
- 斯人: 这个人,特指某位人物或某个集体。
- 感物: 对外界事物产生感应,这里比喻受到外界影响。
- 惑天性: 使天性受到影响(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影响)。
- 触里纷: 触动内心深处的杂乱无章。
- 祸机: 灾祸的苗头或征兆。
- 鉴: 观察。
- 败礼: 违背礼仪。
- 近习: 接近的人或事物。
- 哲人: 智慧的人。
- 端: 正直、纯正。
- 淳: 质朴、纯厚。
- 涓(guān):细小而长的事物。”) - 纤茎: 细小而长的物体。
- 心源: 内心的本质或源头。
- 骇浪: 汹涌澎湃的海浪。
- 渊木: 深远且坚韧的树木。
- 枝流: 分支水流。
- 贞: 纯正、坚定。
- 和理: 和谐的原则或道理。
- 性术: 本性与技能。
- 昭明: 明朗、清楚。
- 先师: 前代的老师或学者。
- 中: 中间、核心。
- 导: 引导、教导。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人性本质以及处世原则的看法和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揭示了不同品质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它们对个人命运的重要性。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纯净,避免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并坚持正道,以实现个人的道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