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坐虚斋,群动寂未喧。
泊然一室内,因见万化源。
得丧心既齐,清净教益敦。
境来每自惬,理胜或不言。
亭柯见荣枯,止水知清浑。
悠悠世上人,此理法难论。
【注释】虚斋:空无一物的斋室。泊然:恬淡宁静的心境。
万化源:万物变化的本源。因见:由此而见到。得丧心既齐:得失之心既已平齐。清净教益敦:清静无为的教义更加敦厚。境来每自惬:境界到来时总感到满足。理胜或不言:道理胜明,人们也就不言了。亭柯:树木的枝柯。荣枯:繁盛与衰败。止水:静止不动的水。悠悠:长久。世上人:指世俗之人。法:法则,规律。
【赏析】此诗写诗人在清晨独处斋室中冥思苦想时的感受和所得。
首联“晨坐寓兴”,表明了作者在清晨时分独坐斋室中冥思苦想,以寄托自己的情意。
颔联“群动寂未喧”,描写了诗人所居之地的静谧,以及他对此的感悟。
颈联“得丧心既齐,清净教益敦”,表达了诗人对得失之心已经达到平衡,对清静无为的教义更觉得敦厚的情感。
尾联“境来每自惬,理胜或不言”,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当外界的境界来到时,总是感到满足,而当道理胜明时,人们也就不言了。
整首诗语言平淡,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