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连出关骑,斟酌临岐酒。
旧业传一经,新官栽五柳。
去去望行尘,青门重回首。
【注释】:
(1)留连:依依不舍地。
(2)出关骑:指从潼关出发。
(3)斟酌:斟酒使满,比喻仔细思考。临岐,即“临岐路”,指分手时的路。
(4)旧业传一经:指过去在长安时学习儒家经典,精通六艺,为官后能以儒术治民。
(5)新官栽五柳:指担任襄城县令,种五柳树于庭前,象征自己政绩清廉。
(6)行尘:行人扬起的尘土。
(7)青门: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南,是古代长安东面的重要城门之一。这里代指故乡。
【译文】:
送别韦十二前往襄城当县令
依依不舍地离开潼关远去,
仔细斟酌着分手时的临歧酒。
过去的事业是研究儒经,
新上任的县令要种五柳树于庭前。
走啊走,望见行进中的人扬起的尘土,
再回头看看那青门古道上的杨柳。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韦十二分别时,有一番惜别的深情。开头两句写离别时的情景:诗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潼关,和韦十二一同来到分手的地方——长亭驿,两人举杯相劝,饮了饯行的酒。这两句诗既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又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留连”二字,把诗人不忍离去的心情表达得十分真切。
三四句是对朋友前途的祝愿。“旧业传一经”,意思是说过去在长安时已经学完了儒家经典的学业。“新官栽五柳”,意思是说现在出任襄城县令,要在任上种五棵柳树。这里的“经”字,不仅表示学问、学业,还可以理解为一种官职的名称,即典农之官。“五柳”,是指五株高大挺拔的柳树。柳树在古代诗文中常常是高洁的人格的象征。《晋书·庾亮传》载:庾亮在苏峻之乱中被俘,叛军头子要求他投降,并答应给他一个很高的职位。庾亮说:“吾自求之,更不求人。”叛军只好放了他。庾亮的堂弟庚翼问庾亮:“何谓‘五柳’?”原来,庾亮的堂弟名叫庚翼,字南舒,曾给庾亮写信说,自己愿意像庾亮一样做一个清官,庾亮回信说:“五柳者,吾门闾中五柳树也。”后来庾翼果然做了一名清官,人们都称他为“五柳先生”。可见,五柳是高洁人格的象征。“五柳”在这里用来比喻韦十二的人品高尚、节操耿介。
五六句是诗人对韦十二的期望。古人认为“去去”三字含有无限留恋的感情色彩。所以,“去去”三字用得非常贴切。“望行尘”就是望着友人的车轮扬起的尘土而思念。“重回首”则是看到故乡的景物后,又想起了老朋友。这两句是写诗人对韦十二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其独特的成就。其一,诗人没有采用直接抒情的方法,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景物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这样写来,显得更加委婉含蓄;其二,全诗一气呵成,毫无雕琢的痕迹,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豪放飘逸的特色;其三,诗人运用典故,如“五柳”,将韦十二比作“五柳先生”,使诗意更加深远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