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光三伏昼,洞府宜幽步。
宿雨润芝田,鲜风摇桂树。
阴阴台殿敞,靡靡轩车驻。
晚酌临水清,晨装出关路。
偏荣本郡辟,倍感元臣遇。
记室有门人,因君达书素。
【注释】
- 九华观:在今安徽省池州市。宴饯:设酒宴为某人送行。崔十七叔判官:唐代诗人崔郊,字是(一说姓李)。义武:即义武军节度使府,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县。兼呈书记萧校书:萧校书指萧颖士,当时任中书舍人。萧颖士与崔郊是好友。
- 炎光三伏昼:三伏天太阳最烈。
- 洞府:神仙居住的地方。宜:应该。幽步:幽静的步行。
- 宿雨润芝田:夜来雨水滋润了灵芝田。
- 鲜风摇桂树:新鲜的凉风吹动桂花树。
- 阴阴台殿敞:台殿显得幽暗而宽阔。
- 靡靡轩车驻:华丽的车子停息下来。
- 晚酌临水清:傍晚时饮酒欣赏清澈的流水。
- 晨装出关路:早晨出门上路。
- 偏荣本郡辟:被特别恩宠到本郡任职。
- 倍感元臣遇:倍受皇帝重用,感到荣幸。
- 记室有门人:门人,弟子。记室,官名,指崔郊的家仆。门人,指崔郊的门徒。因君达书素:因为你能将书信送到崔郊手中。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于唐朝德宗贞元五年(789)秋天,作者送友人崔郊赴职,并致书其友的诗作。此诗描写九华山道观的景色,以及崔郊赴任途中的情状。
首联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炎光三伏昼”是说盛夏时节炎热如火;“洞府宜幽步”是说山中幽静宜人,可以漫步而行。二联写崔郊赴任途中所经之地的景色。“宿雨润芝田”是说夜里的细雨滋润着灵芝田;“鲜风摇桂树”是说清爽的春风吹动着桂花树。颔联两句写山路两旁景物,以动衬静,烘托崔郊的心境。
三四联写崔郊赴任路上的感受。“阴阴台殿敞”是说台殿高耸入云,幽深莫测;“靡靡轩车驻”是说华丽的车子停息下来,形容路途遥远。五六句写崔郊在山路上行走的情景。“晚酌临水清”是说傍晚时分,崔郊饮酒赏景,欣赏那清澈的流水;“晨装出关路”是说第二天清晨出发上路,准备离开此地。
七八两联写崔郊被特殊恩宠,被特派到本郡任职,并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视。“偏荣本郡辟”意思是说这次任命非常荣耀,得到皇帝的特别赏识;“倍感元臣遇”意思是说皇帝对自己格外看重,这令自己倍感荣幸。尾联写崔郊的家仆带着书信前来相送。“记室有门人”指的是崔郊家中的门人,也就是崔郊的家仆,“因君达书素”意思是说他能够将书信送达崔郊手中,表达对崔郊深厚的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时所见的美景以及崔郊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崔郊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他的未来充满信心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