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暖来南国,迎寒背朔云。
下时波势出,起处阵形分。
声急奔前侣,行低续后群。
何人寄书札,绝域可知闻。
雁
逐暖来南国,迎寒背朔云。
下时波势出,起处阵形分。
声急奔前侣,行低续后群。
何人寄书札,绝域可知闻。
译文:
大雁随着温暖的气息飞向南国,面对寒冷却背着北方的云。
下落的时候波浪般展开,起飞的时候阵型分明。
声音急促地追赶前面的朋友,行动低缓地跟随后面的群体。
谁寄来了书信和信物?遥远的地方我也能知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雁迁徙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大雁的勇敢和坚韧。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使得画面生动鲜明,让人仿佛能看到大雁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时,诗人通过对大雁的描述,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雁逐暖来南国”,以雁为切入点,点明了雁的方向——南方。这里的“逐暖”既表现了雁对温暖环境的向往,也暗示了雁在南方的栖息。
次句“迎寒背朔云”,则进一步描绘了雁的迁徙行为。这里的“迎寒”表明雁在迁徙时不畏严寒,而“背朔云”则描绘了雁飞行时的阵型。这两个动作都体现了雁的勇敢和坚韧。
诗人用“下时波势出,起处阵形分”两句,详细描绘了雁在空中飞翔的样子。这里的“波势”和“阵形”都是形象化的词语,通过这些词汇,读者可以想象到雁在空中划过的痕迹,感受到雁的气势。
最后两句“声急奔前侣,行低续后群”,则是从声音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描写雁的迁徙行为。这里的“声急”和“行低”都是形容词,分别描绘了雁的飞行状态和速度。这两组形容词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也更能体现雁的英勇无畏。
最后一句“何人寄书札,绝域可知闻”,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这里的“何人”和“绝域”都是疑问词,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来信人的好奇和期待。而“可知闻”则传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来信的渴望和喜悦的心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大雁迁徙行为的描绘,展现了大雁的勇敢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